1,貼紙,春聯
在潮汕的春聯中,單門上或山谷、神龕上,經常見到帶著大桶的“春”字。“春”字在這裏有兩層含義:壹是指春天重返大地,萬物復蘇;壹樓巧妙運用“春”與“存在”的和諧,表達壹年有余的美好願望。這就和北方婚宴吃魚壹樣,諧音“魚”有待產的奇妙效果。
2.吃團圓飯
在中國的春節期間,“吃”往往成為大多數人在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壹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前,充滿了喜悅和興奮,這可以算是中國民間過年的最大特點之壹。“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在傳統的春節似乎更有道理。
3、迎財神,鞭滿。
按說,臘月二十四神仙上天,人間神仙都上天“述職”。然而,人們寧願相信財神仍然不忘造福世界,在春節來臨之際將財富送向世界。所以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祭奠。
於是,午夜鐘聲響起,鞭炮轟鳴,炊煙裊裊,仿佛祥雲祥瑞,“財神到了”的喊聲給這個午夜增添了不少熱鬧。
但隨著落後意識的逐漸淡化,潮汕人燃放鞭炮,很少含有驅邪的成分,只是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隨著現代文明的到來,很多大中小城市都開始在節日禁止燃放鞭炮。
4.發壓歲錢
發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長輩要給晚輩錢,能掙錢的也要給長輩寄錢。錢不能直接送去等壹段時間,要裝在盈利袋裏或者用紅紙包著。
這就是俗稱的“壓腹壓腰”,意思是從年初到年底,口袋裏都會裝滿現實和財富。特別有意思的是,孩子睡覺的時候,他的父母會在他的肚子口袋裏放壹張大鈔票,醒來後再拿回來。
5、過年,送“大吉”
拜年,又稱“拜”。初壹的淩晨,人們起床穿上新衣服,做的第壹件事就是祭奠自己。往往是晚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把期望給晚輩。早飯後,他們每個人都給親戚朋友拜年。
潮汕俗話說“初壹初二有拜年之意,初三初四無意拜年。”都說越早拜年,越能看出它的誠意。所以有的人起床後馬上去給親戚朋友拜年,回來後才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