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氣
四氣,又稱四性,寒熱溫涼。疾病可分為熱證和寒證。壹般來說,能治療熱證的藥物多屬於寒涼或寒涼類藥物,如寒黃連、黃柏等,能清熱解毒。能治療寒證的藥物大多屬於溫性或熱性藥物,如熱附子、幹姜等,能溫中散寒。寒熱雜病,寒熱皆宜。溫度和熱量之間,冷與冷之間,只有程度上的差別。溫度僅次於熱,而涼爽僅次於冷。寒涼藥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陽證、熱證;溫藥具有溫陽、救不良反應、散寒的作用,常用於陰證、寒證。
此外,還有抗精神病藥物,是指性質相對溫和的藥物,有些是寒性或溫性的。所以基本屬於四氣。
五種味道
五味是辛、甜、酸、苦、鹹。另外還有清淡口味,所以其實有六味;有人認為光是附著在甜味上的,所以不叫六味,還是叫五味。
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作用,相同味道的藥物在作用上有相似之處。辛味者可散,適用於表證、氣滯血瘀者;味苦者可瀉燥,適用於熱證、濕證;酸能收斂,適用於盜汗、遺精、慢性腹瀉等。鹹而軟,適用於大便幹燥、痰多、瘰癧等癥;樂於補充能量和減緩速度,適用於虛弱的疾病或緩解急性疼痛;光能滲泄,適濕。
有些藥物有兩種以上的味道,如肉桂、苦玄參和鹹玄參。壹般來說,兩味藥都有,作用比較復雜。
每味藥都有氣和味,兩者都要綜合使用。也是感冒藥。口味不壹樣,它的作用就不壹樣。比如黃連,味苦性寒,能清熱燥濕。浮萍辛涼,能疏風清熱。兩者都是甘味藥,只是氣不同,作用也不同。比如黃芪在溫熱時可以補氣,蘆葦在寒冷時可以清熱除煩。
上上下下
就病機和癥狀而言,各種疾病往往表現為向上(如嘔吐、呃逆、喘息)、向下(如腹瀉、崩漏、脫肛)、向外(如陽上發熱、自汗、盜汗)、向內(如表邪、皮疹、中毒發作)。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這些疾病,可以消除或改善,所以藥物的效果相對於疾病表現的趨勢也是起伏不定的。所有升浮藥以向外升為主,有升陽、發布、散寒之功;沈降藥以向下和向內為主,具有潛陽、降逆、收斂、清熱、滲濕、瀉下的作用。
藥性的盛衰與藥物的氣味有關,如辛甘溫藥(如麻黃、桂枝)主盛衰;酸、鹹、苦的感冒藥以沈降為主(如大黃、芒硝)。藥物質地的輕重和入藥的部分也是決定沈浮的依據。花、葉、皮、輕藥多能升降(如桑葉、款冬花);種子固重的藥物,大多沈澱下來(如紫蘇、磁石)。以上規律不是絕對的。比如旋覆花雖然是花,但是它的性別屬於沈澱。蒼耳雖然是個孩子,但性別起伏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