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國壹個悠久的習俗。元宵叫“湯圓”,食材和口味都不壹樣,但吃元宵代表著同壹個意思:代表著團圓和美好,日子越來越紅火。俗話說“和為貴”,可見家庭和睦,家庭團圓對壹個完整的家庭是多麽重要。所以元宵節壹定要和家人壹起吃“元宵”。
用燈籠裝飾
自從元宵節習俗形成以來,正月十五賞燈是千百年來的壹件大事。這壹夜,無數人嬉戲,看燈。大家壹夜沒睡,玩得很開心,很熱鬧。
3.解開燈籠上的謎語
“燈謎”又稱“打燈謎”,是南宋以後增加的元宵節活動。燈謎最早由燈謎發展而來,燈謎懸掛在燈上,供人猜射,始於南宋。因為謎語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所以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
玩龍燈
打龍燈,又稱龍燈或舞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壹個名為“青教”的大型歌舞中,就有壹個由人扮演的領頭鳥的形象,然後安排了壹個六條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踩高蹺
踩高蹺是壹種流行的民間群眾表演。高蹺原本屬於中國古代數百種戲劇之壹,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
6.舞獅
“舞獅”又稱“舞獅”、“和樂”,通常由三人表演:壹人充當獅頭,壹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壹人充當獅頭。還有民間和軍舞。文藝的舞蹈表現了獅子的溫柔,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了獅子的兇猛,包括騰躍、推高、滾彩球。
7.遠離所有疾病
走脫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習俗。也叫走離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消災祈福的活動。元宵之夜,女人相約壹起出遊,看到橋就要跨過去,以為這樣可以治病延年。
8.壹只只老鼠
這個活動主要針對養蠶家庭。因為老鼠經常在晚上大面積吃蠶。據說正月十五可以給老鼠餵米粥,這樣它就可以不吃蠶了。結果這些人在正月十五煮了壹大鍋黏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了壹層肉。他們把粥盛在碗裏,放在老鼠出沒的天花板、墻角、嘴邊,詛咒老鼠們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9.犧牲門和戶
古代有“七祭”,是其中的兩個。祭祀的方法是在門上方插上楊樹枝,在盛有豆粥的碗中插上壹雙筷子,或者直接在門前擺上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