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建設和諧文化可以進壹步明確建設和諧社會的方向,鞏固全國人民的思想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壹項重大戰略任務。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科學地認識和回答為什麽要構建和諧社會、什麽是和諧社會、怎樣構建和諧社會等壹系列重要問題。建設和諧文化有助於我們充分認識和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價值,以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和諧社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它有助於我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教育人* * *,凝聚人心、振奮精神,鞏固和加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和力量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位壹體的布局,走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實踐。只有最大限度地統壹思想認識,和諧社會的構建才有堅實的思想保證。第二,建設和諧文化可以進壹步完善治國理政的方針政策,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作為執政黨,我們治國理政的壹切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都是在壹定的思想理論和價值觀指導下形成和實施的。各級領導幹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策略和措施也會受到壹定價值觀的影響和支配。通過和諧文化建設,可以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上倡導和傳播和諧理念,並滲透、轉化和體現在壹切執政行為和方式中,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在制定和實施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方針政策時,能夠更加自覺地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更加自覺地體現和諧精神、追求和諧目標、實施和諧措施,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不斷實現。第三,建設和諧文化可以有效調節社會關系,化解各種矛盾,形成和諧的社會秩序。和諧社會不是沒有矛盾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就是要使我們更加關註和更加有效地調整改革開放過程中不斷變化的社會利益關系,妥善處理和解決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應對新形勢下的社會矛盾,需要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思想道德等方法。培育和諧文化,倡導和諧精神是重要途徑之壹。建設和諧文化可以發揮文化調整和整合的作用,幫助人們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社會,特別是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人與人的關系,減少思想認識上的片面性和極端性;它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自覺遵守社會法律、倫理道德等規範,形成愛國守法、禮貌誠信、團結友善、勤奮自強、樂於奉獻的良好風尚。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潛移默化中,起到調節社會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的基礎作用。
上一篇:古人是如何穿內衣的?下一篇:國慶節手抄報上該寫什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