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具體目標:
堅持學校和家庭相結合開展勞動習慣養成教育,以日常勞動訓練、生活實踐勞動教育和校園傳統工藝勞動教育為重點。學生通過自助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實踐,學習壹些基本的勞動知識,逐步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勞動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則:
堅持思想引導。通過勞動教育,學生可以學習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並在勞動教育中“陶冶情操”以增強智力和審美,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2.堅持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勞動教育功能,使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形成正確的勞動光榮觀。
3.堅持實際體驗。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感情,體驗勞動的艱辛,分享勞動的快樂,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堅持適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性別差異、身體狀況等特點,選擇適當的勞動項目和內容,安排適當的勞動時間和強度,同時教育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學會自理,確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務:
1,課程的有機滲透。按照上級要求,開設好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其他學科中有效滲透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美德和勞動技術的教育。要把綜合實踐課程與勞動教育內容結合起來,在語文、數學、品德、生活(社會)教學中加大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
2.開展校內勞動。在學校的日常工作中,滲透勞動教育,組織學生值班,認真打掃校園衛生,增強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勞動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勞動意識和技能:開展勞動相關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開展手工制作、室內裝飾、班級事務安排等實踐活動;開展熱愛學校的集體勞動教育。
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綠化,普及校園種植。可以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和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並悉心照料。學生在為集體和他人服務的過程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培養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觀念和態度。培養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