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山西有哪些民俗旅遊資源?

山西有哪些民俗旅遊資源?

民俗旅遊資源包括飲食、建築、喜慶節日、歲時節令、手工技藝、文學藝術、土特產品等。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中華遠古文化的搖籃。我們的祖先在三晉大地上創造了舉世聞名、影響久遠的歷史文化。民俗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山西民俗具有質樸的民間性、鮮明的地方性、資源的豐富多樣性等特點。  飲食民俗  山西地處黃河中遊,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農業起源中心之壹,也是中國面食文化的發祥地。大自然情有獨鐘的造化,使三晉大地成為世界上生長雜糧品種最全的地域。山西人的飲食風俗,有著濃郁的黃土高原氣息和傳統的生活特色,其歷史之悠久、內涵之豐富、積澱之深厚,令世人矚目。豐富多樣的面食  山西盛產高粱、蓧麥、蕎麥、豆類、玉米、小麥、谷子等數十種糧食,提供了豐富的食料。通過農家婦女的慧心巧手,可以制作出數以千計的面食來。各種造型的面食,既可口,又誘人。湯面類主要有刀削面、剔尖、揪片、轉盤剔尖等十幾種,不僅外形不同,口感各異,而且和菜肴相配更加營養豐富。炸燜面類:煎餅、鍋貼水煎包、麻花、油糕等二十幾種,享有勝譽的太谷餅,冷食酥而不硬、軟而不皮。  美味可口的菜肴在山西的飲食習慣中,菜肴與主食同時出現。菜肴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味美爽口,最負盛名的山西特色菜肴有:大碗蒸酥雞,入口松化而不失鮮嫩;山西的過油肉曾獲烹調比賽金獎,爽口、夠鮮;五花豬臉外觀晶瑩剔透,吃起來油而不膩;燴菜是山西特色地方菜肴,由粉條、土豆、肉丸等雜燴而成,味道十分鮮美。山西特殊的地理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野菜資源,野菜分布範圍廣,營養價值高,風味獨特,食法多樣,因此野菜在山西也是壹種別具風味的菜肴之壹。過去由於冬天沒有新鮮蔬菜,所以全靠鹹菜和酸菜佐餐,各種各樣的鹹菜和酸菜幾乎是山西百姓常年必備之物。  婚喪嫁娶和歲時節令  婚喪嫁娶  生、婚、喪是人生的三大事,山西也不例外,長期以來形成了隆重的儀式,活動也特別講究。從出生開始,經過的節日有滿月、百天、周歲及本命年等,壹般這些節日都要發請柬、收賀禮、請客聚餐。結婚是三件大事之中講究最多的,從相親、定親、娶親到拜堂鬧洞房、回門等期間的禮儀非常隆重、考究。死也是人生大事。山西的喪禮也獨具特色,儀式之多,講究也頗為復雜。就其穿來說,人在未死之前就要準備四季穿的上下身衣服,上面還繡有壽花,舉行喪禮時,子女及其小輩親戚從頭到腳壹身白色,以表孝敬。敬獻的物品也很講究,12碗8桌的換飯,色澤鮮艷、品種豐富、味道獨特。  歲時節令  歲時節令民俗是與我國長期的農業社會緊密相連著的,隨著壹年到頭的氣候變化,農作物的種植收獲及人民生活的需要逐漸形成的壹系列民俗習慣。主要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等。雖是典型的中華歲時節令,但慶祝方式卻又獨具特色。例如晉中的“寒食節”,這壹天當地不僅寒食禁火,大人還要為孩子們捏制“寒燕兒”,既能吃又能玩;五月端午吃粽子;七月十五做面人;元宵節時各地有鬧元宵猜燈謎、放煙花等;此外山西還有壹些獨特的節日,如上梁節、油糕節等。  民間建築  房屋與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特點、所處環境密切相關,修建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山西窯洞是最典型的代表且獨樹壹幟。黃土高原上的窯洞,零散分布在地形起伏比較大的山區,以黃土為材料,在靠山或傍土的地方挖洞成窯,擋風避沙,冬暖夏涼。  山西民居的另壹種形式就是大院。大院是山西典型的特色,它們多為商賈之家的居所。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其住所多規模大,建築精美,氣勢宏偉,錯落有致。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院內房舍鱗次櫛比;從裏面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樓廳臺閣與天井花園相映成趣。現存院落中隨處可見石雕、磚雕、木雕,玲瓏剔透,內容豐富,圖案精美,技藝精妙,且思想內涵豐富,體現了佛、儒、道及其民間的教育思想。如王家大院凝瑞居的石雕“魯雨躍龍門”“指日高升”,體現了儒家教育思想;而“乳姑奉親”則反映了傳統的道德觀;這些全都是對後輩的期盼和教誨。  手工技藝  民間刺繡,在山西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圖案純樸、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針法對樣、繡工精致,且反映出山西風土人情的特色和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民間的刺繡主要是服飾、生活用品、祭獻物品三大類,像衣服的領口和袖口、帽子、鞋墊和被面,還有枕頭、荷包等都有不同紋樣的刺繡圖案。如鞋墊上常繡有相親相愛、福海無邊、蓮花送子等圖案花紋。  山西剪紙在民間也廣為流傳且伴隨著生辰、婚嫁、喪葬、喜慶節日和日常生活。用於人生禮儀的剪紙,主要是表達人們的壹種美好向往與追求,比如結婚時的“喜喜”字就表示喜上加喜的意思。呂梁地區的剪紙質樸、粗獷、雄渾;晉南剪紙刀筆遒勁、酣暢淋漓;雁北廣靈、靈邱剪紙凝重而艷麗,既有塞外之野趣,又有關內之雋秀;而地處山西腹地的晉中剪紙,則呈圓潤秀麗、纖巧精細的風格。  山西面塑也是壹種民間文化,在民間叫“面花”,是作為儀禮、歲時等民俗節日饋贈、祭祀、喜慶、裝飾的信物或標誌。面塑的種類繁多,題材廣泛,可以說大自然有的無所不有,動物、植物、人等,以象征萬事如意、多福多壽、和睦友愛等意思。  草編同樣是流傳於山西民間的壹種技藝,草編材料來自大自然,有麥稈、柳條、玉米皮、藤條等。草編有生活生產用品,也有玩具飾物,在民間小的有佩帶飾物、手玩小件、籠子,還有擺放水果的竹籃;大的有籮筐、挎簍等,它們為農家用具,造型優美,形象生動。我們應該開發這些民間草編,讓它們從古代單純的實用性轉為現在的實用欣賞性,並可以延伸到編提包、掛飾、椅墊等用品進入市場。  文學藝術  山西,是中國戲曲發源地之壹。現主要存有四大劇種:晉劇、蒲劇、上黨梆子和北路梆子。晉劇,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劇種,其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自己獨特風格;蒲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上黨梆子音調高亢明朗,粗獷樸實;北路梆子有著慷慨激越的邊塞風格。另外山西的道情戲、山西的皮影戲等也深受城鄉勞動人民的喜愛。  山西民歌,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反映地方人的心理、情感和願望。這些民歌題材廣泛,反映內容深刻,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晉西北的“山曲”、太行山的“開花調”、忻州壹帶的“卷席片”都是勞動人民在山間田野或崖畔、場院隨時可唱的壹種短歌,形式短小、單純;詞曲格律自由;感情真摯,無須伴奏。山曲高亢嘹亮;開花調委婉清秀;秧歌品種繁多,如河曲的“二人擡”、左權的“小花戲”、以及和順的“風臺小戲”等。套曲多系歌唱歷史人物或歷史傳說故事,如左權的“大腔”、興縣的“昆曲”、離石的“彈唱”等。 以趙樹理為首的“山藥蛋派”是新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影響的壹個文學流派。他的著作有《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等。趙樹理在小說藝術的民族化、群眾化、地方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歷史性貢獻,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寫農民的“鐵筆聖手”。而在他的影響下,20世紀五六十年代,壹群山西籍作家馬烽、西戎等實力雄厚的作家,繼承《小二黑結婚》的格調,發表了壹大批風格相近的作品,形成了壹個影響波及全國的作家群體。從“山藥蛋派”這個充滿鄉土氣息的名詞中,我們就不難想象到這些作品與群眾和生活貼得有多麽近,山西文藝獨特之魅力了。

  • 上一篇:屈原的精神
  • 下一篇:工藝美術運動背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