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景頗族的歷史景頗族刀耕火種歷史的變遷

景頗族的歷史景頗族刀耕火種歷史的變遷

景頗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壹,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2000米的雲南邊境山區。中國景頗族是中國最早實行刀耕火種的民族之壹。下面,筆者以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銅壁關鄉朱金村為例,探討景頗族刀耕火種的歷史變遷。

朱錦有60戶人家。解放前全村完全靠刀耕火種,是典型的山地刀耕火種寨子。本文以金竹寨刀耕火種的歷史變遷為基礎,探討了景頗族刀耕火種的起源、傳統刀耕火種技術以及刀耕火種農業與原始宗教和習俗的關系。

壹、景頗族刀耕火種的起源

景頗族的先民起源於青藏高原,後逐漸遷移到雲南邊境的亞熱帶雨林。在這漫長的遷徙過程中,他們不斷改變自己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以適應生態環境的變化。在適應和改造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過程中,經歷了遊牧-狩獵-采集-刀耕火種的物質文化變遷,形成了景頗族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前,金竹寨不種水田,完全依靠刀耕火種的旱地農業。

二是景頗族傳統的刀耕火種技術。

景頗族的刀耕火種可分為兩種:第壹種“玉泉仡佬族”是雲南眾多刀耕火種的早期基本生產形式。

免耕刀耕火種,不挖不耕,種植壹年後棄耕休閑,形成有序復墾循環;二是刀耕火種,即刀耕火種輪流進行。耕作方法是第壹年割、燒、播、收,第二年除草或用牛犁播種、除草、收。

金寨人的生產方式壹直是非輪作。他們規劃了屬於寨子的土地,把它分成10個區域。每年整個寨子集中大規模伐木,其余土地休閑,形成有序開墾休閑循環系統。每年有壹次有序的土地輪作,輪作周期為10年。村裏的人不允許擅自開墾荒地。

三、景頗族傳統的采集狩獵。

傳統采集狩獵是景頗族刀耕火種農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村民習慣在地裏混種套種蔬菜,但收獲的蔬菜只能吃3到4個月。蔬菜的來源主要靠收集。收集活動通常由婦女進行。景頗傳統食品可分為六大類:塊根、莖葉、竹筍、蘑菇、水果和昆蟲。

建國前,景頗族主要以狩獵為生,每年大規模狩獵時間主要集中在春、秋、火燒地。春季主要伏擊來刀耕火種啃嫩草的麂、馬鹿、野牛;秋季主要伏擊野豬、野牛、馬鹿、熊、猴子等。他們來偷竊和踐踏莊稼;地面燃燒時,主要伏擊喜歡吃火灰和燒蟲的麂鹿和馬鹿。

第四,景頗族的傳統農耕禮儀。

景頗族的農耕禮儀主要表現在祭祀鬼神,可分為以下三類:祭祀與刀耕火種農業有關的鬼怪,包括馬代孫鬼、阿木鬼和班戈鬼Hpoi風鬼)、智通、寨卡;吃新米時,祭祖鬼,也就是每年谷子成熟即將正式收割之前,家家戶戶都會舉行祭祖鬼的儀式,感謝他們保佑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壹號地”在燒地的時候,風鬼是被獻祭的,也就是說,風鬼是在燒地之前被獻祭的,這樣風鬼就可以用火把地上樹枝上的雜草全部燒掉

按照景頗族原始的生死觀,死亡可以理解為壹種回歸,即讓逝者回到祖先生活的地方。先民和生物界從事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所以在送魂儀式中,生者的谷種要和死者的谷種分開,死者要拿著谷種和長刀去割地。回祖界要養牲畜,所以送魂儀式要宰殺家禽家畜。

不及物動詞摘要

景頗族金竹寨是壹個典型的刀耕火種村。從它的變遷中,我們可以看到景頗族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演變。目前,中國景頗族已經徹底結束了千百年來刀耕火種、靠刀耕火種維持生活的歷史。現在,他們主要靠種樹和發展林業來增加收入。現在金竹寨的60戶人家,沒有壹戶住茅草房,家家都住瓦房,都用上了現代通訊電話。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視機,有些家庭有汽車和摩托車。他們正穩步走向和諧富裕的生活。

  • 上一篇:明清時期人們愛吃奶:豪華宴席奶制品成(2)
  • 下一篇:如何烙大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