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求的目標不同 傳統工業發展模式是以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目標為己任,忽略了對生態效益的重視,導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的局面發生;而生態工業將工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並重,從戰略上重視環境保護和資源的集約、循環利用,有助於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2)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不同 傳統工業由於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目標,只要有利於在較短時期內提高產量、增加收入的方式都可采用。因此,工礦企業林立,資源的過度開采、單壹利用等狀況比比皆是,引發資源短缺、能源危機、環境汙染等壹系列問題。生態工業從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兼顧的目標出發,在生態經濟系統的***生原理、長鏈利用原理、價值增值原理和生態經濟系統的耐受性原理指導下,對資源進行合理開采,使各種工礦企業相互依存,形成***生的網狀生態工業鏈,達到資源的集約利用和循環使用。 (3)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的要求不同 傳統工業由於只註重工業生產的經濟效益,而且是區際封閉式發展,導致各地產業結構趨同、產業布局集中,與當地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結構不相適應。資源過度開采和浪費、環境惡化嚴重,不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生態工業系統是壹個開放性的系統,其中的人流、物流、價值流、信息流和能量流在整個工業生態經濟系統中合理流動和轉換增值,這要求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以與其所處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結構相適應,以符合生態經濟系統的耐受性原理。 (4)廢棄物的處理方式不同 傳統工業實行單壹產品的生產加工模式,對廢棄物壹棄了之。因為這樣有利於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出率,從而提高其經濟效益。而生態工業不僅從環保的角度遵循生態系統的耐受性原理而盡量減少廢棄物的排放,而且還充分利用***生原理和長鏈利用原理,改過去的“原料—產品—廢料”的生產模式為“原料—產品—廢料—原料”的模式,通過生態工藝關系,盡量延伸資源的加工鏈,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資源,既獲得了價值增值,又保護了環境,實現了工業產品的“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控制和利用。 (5)工業成果在技術經濟上的要求不同 各種生態產品,無論作為生產資料,或作為消費資料,都強調其技術經濟指標有利於經濟的協調,有利於資源、能源的節約和環境保護,而傳統的工業產品對此沒有要求。 (6)工業產品的流通控制不同 只要是市場所需的工業產品,傳統工業壹律放行,而生態工業卻加入了環保限制。只有那些對生態環境不具有較大危害性,而且符合市場原則的工業產品才能流通。這無疑更利於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口、經濟、環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