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寫於1922年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以看戲為線索,從“我”在北京看中國戲的感受寫起,接著追憶了少年時在農村看社戲的愉快,最後又從回憶回到了現實。小說雖然沒有什麽驚壹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復雜的結構,但是由於作者對情節的安排,起伏有致,情趣盎然。
《社戲》主要內容
這篇小說以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壹人稱寫“我”20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京戲,壹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壹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社戲》創作背景十月革命給正在沈思,探索的魯迅以強烈的震動,使他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愛國運動暴發,使魯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奮,於是用筆起來無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質,發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鐵屋子”的號召。他從此“壹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敵人接連投去匕首和機槍,表現了鮮明的革命者的立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表了小說《社戲》。
《社戲》中心思想這篇小說所著重表現的是“我”對都會和農村兩種生活情景、兩種人情人際關系的不同感受。
小說的第壹部分通過描寫“我”在大都會看京戲的描寫,展現了那裏醜惡齷齪窒息的社會景象和庸俗冷漠自私的人情人際關系。
小說的第二部分所描寫的則是另壹種迥然相異的環境氣氛及人情人際關系。這裏有美的自然環境,有美的生活情趣,有美的人際關系,有美的人情意味。
通過“我”在京都看京戲柵在農村看社戲兩種情景、兩種感受的對比,表達了“我”對熱誡友好、平等和諧的人情人際關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