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太極拳實戰的經驗

太極拳實戰的經驗

太極拳實戰的經驗

 想要掌握太極功夫需要修煉很久,練太極拳非壹日之功,只有將我們的太極拳基礎打牢之後,才能進行下壹步的太極拳學習,練習太極拳實戰也是如此,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跟著太極拳實戰教學來簡單的學習壹下太極拳實戰的練法以及技巧。

  太極拳實戰經驗

  1. 能合就贏

 先合住、或說先拿住、或說先控制住對方,壹定要主動,趕到“先”這個勝者的位置,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2. 交替運用、處處克敵

 推手中不能總想著壹招制敵,有的制敵方法在某些人身上並不好使,所以方法得交替使用,這壹招式不行,我還有下壹招。

  3. 化打合壹

 這也可以說是太極拳的精髓所在,借力打力,將對方的力道化掉之後,找準突破點,然後壹招制敵,將對方打敗。

  4. 隨敵變化而我變,知己知彼

 推手練習過程中,要細心體會手上力點的轉化。壹只手上有九個力點:五指、大魚際、小魚際、掌心、掌背。

  5. 容吞引化

 在推手過程中,必須敢於將對方的勁放進來,放進多少力,等對方失控或撤勁時,再順勢給對方多少的力量。

 能容吞引化後才能吐、能放、能發。容吞引化的關鍵在於:要使自己的胸前容量加大。

  6.多走立體螺旋勁

 太極拳的練習也是有壹定的運動軌跡的,我們所有的招式都是有壹定的形狀的`,當然,這不僅僅是圓形,還有立體的,都是同時存在的。

  7. 全身掤勁不能丟

 掤勁是壹種彈性的、能伸能曲的、柔韌性的、螺旋式的外撐勁。它是太極拳的基本特征。

  8. 下塌外碾

 先合住對方,再把勁塌到對方的腳下,然後用壹種搓力將對方發出。

  9. 造勢借力

 從反面入手制敵。(欲左先右,欲前先後等用法)。

  要對技擊有清楚的認識

 眾所皆知,對真理的認識是個長久的辨證研究才能完成的,就是不斷的認識,在認識中領悟出新的發現。太極拳技擊也是這樣壹步步的被人們認識發現。

 對太極技擊有個認識再認識、理解再理解的過程。在認識的過程中去學習、去練;在理解中去學習、去悟。運用這個公式,認識中學,認識中練,反復認識;理解中學,理解中悟,對待技擊,理解再理解。

 反復理解;在認識理解中認識到太極技擊是太極拳綜合功力的大工程。太極技擊有三條原則,第壹、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動靜之機也;第二、壹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第三、用意,不要用力,上下相隨,其根在腳,形於手指。

 離開了以上三大原則,技擊就失去了技擊的意義,也不再具有太極拳的特色。

 拳論雲:“外面之形,秀若處女,不可帶張狂氣;壹片幽閑之神,盡是大雅風規。”這是先賢在壹二百年前,在實踐中、在實戰中體會出來的盤拳和修煉的風采。這個外形與上面我說的技擊三原則是相吻合的。

 臨場實戰,用意不用力,方可秀若處女;動則陰陽變化,方可壹片幽閑之神;周身輕靈,方顯現大雅風規。

 

 祝先生大師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受到京城太極拳界三位大師吳圖南、楊禹廷、汪永泉的點撥。三位太極拳巨匠身上手上的***同點是空,透空。他們的身體狀態符合《太極拳論》說的“形於手指”,陳鑫論“妙手空空”,《授秘歌》“全體透空”。

 中空道通是太極功夫的最高境界,招式壹點都不能加不能少,極靜極空,什麽都沒有的境界。

 去拽大師的衣服時,將衣服拽起來,再也拽不動了,感覺衣服與人身壹體,人與地是完整的壹體。拽不動僅僅是拽的部位拽不動,而衣服松柔,如果身上有力,揪起衣服是直角,衣服也有力,那就是身上不松不空。

 

 有的老師有幾十種勁,不知勁從何來?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空,“妙手空空”“全體透空”,練勁身上永遠也不能練空,身上空無就什麽都沒有了,老子說:“有生於無。”

 無即是有。學生、弟子向師撲來,勁沒發出來,勁路被堵,腳下浮起被發出。弟子便傳出,師拿勁好,堵勁好,其實師站立著壹動不動。欲求太極真諦在技擊場有所建樹,練勁不會有太大的突破,練勁是練棍,越練越僵,關節僵而緊。練家不可不悟,拳家不可不察。

;

  • 上一篇:精益生產如何在制造業工廠中的生產線進行改善
  • 下一篇:美倫美奐的面塑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