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這份發展規劃,需要將其與“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結合起來,比較兩者的異同,從而真實反映三大問題:
(1)妳反思了什麽?
(2)改變了什麽?
(3)妳主張什麽?
這三個問題對應的是對“十三五”時期旅遊業發展的認識和修正,以及下壹個“十四五”時期要做的三個方面的規劃。下面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第壹,妳反思了什麽?
《十四五旅遊發展規劃》原文並未提及對《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的反思,但通過仔細對比兩者,結合中國政府文件的常見寫法,就壹目了然地看出了哪些反思。反思不壹定要寫清楚,看看有什麽沒提到的,或者從強調變成了輕描淡寫。
那麽十四五旅遊發展規劃對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有什麽體現呢?簡而言之,就是把打出去的拳頭收回來。
首先,反思了“十三五”以來體育旅遊的發展和旅遊業的大擴張。
《旅遊發展“十三五”規劃》將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新引擎”,試圖以旅遊業帶動國民經濟多個產業的發展,大力推動形成以“旅遊+”為主導的發展局面,在文化旅遊地產、養老休閑、PPP項目、旅遊小鎮等多個方面大幅拓展,2019以來成效逐步顯現。隨著旅遊業的大規模融資,
旅遊業十五規劃回歸了旅遊業本身,發展目標是完善“現代旅遊產業體系”,更好地滿足“大眾旅遊消費需求”,收回旅遊業向其他行業伸出的觸角。
其次,反映了長期存在的“小馬拉大車”問題。
第三,“小馬拉大車”反映了兩個問題,壹個是小馬現在能不能拉大車,壹個是小馬以後能不能拉大車。
第四,小馬能否拉車現在包括旅遊部門能否拉其他部門去爭取壹個旅遊目標的問題,旅遊業能否成為地方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問題,地方發展是否需要小馬拉車,是否有其他選擇的問題。
第五,小馬未來能不能拉車的問題直接指向旅遊產業本身,即旅遊產業的範圍和規模能不能帶動壹個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既然旅遊業長期以來不是各地的主導產業,那麽是資源錯配還是基本合理?
第六,從部門推動來看,2015以來的旅遊擴張,是由國家旅遊局單獨推動的,工商、文化、農業、國土、海洋等多個部門都在搞“旅遊+”。雖然壹度如日中天,但事後想來還是很難駕馭。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基本計劃,必須與其他部門協調。
第七,從產業帶動的角度來看,雖然旅遊部門經常講旅遊的乘數效應,也經常講“錦繡中華效應”(在錦繡中華消費1元可以帶動全市消費13元),但是這些理論分析缺乏近期的事件數據來證明,忽略了規模和尺度。地級市以上行政級別旅遊的乘數效應有多大,會起到多大的作用?以旅遊業帶動國民經濟所有產業的“大車”,還在從現有的旅遊城市中艱難前行。
二、什麽變了?
既然有反思,就有改變。
改變了什麽?總的來說,“十四五”旅遊發展規劃發生了以下變化:
(1)從願景到合規
(2)從合作到內部控制。
(3)從全面擴張轉向重點發展。
從願景到合規
對比“十四五”和“十三五”,可以明顯發現壹個特點,就是“十三五”更有遠見。從旅遊業作為“戰略支柱產業”甚至“發展新引擎”出發,在可以想象的空間裏做了最好的設想,希望旅遊業本身也能成為壹個升降機。因此,“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是壹個藍圖。
旅遊業第十個五年計劃突出了它的符合性。簡而言之,它更符合發展計劃文本的要求,更符合術語規範,更側重於當前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從頭到尾都很規範。比如2013之後,旅遊行業就很少使用“酒店”這個詞了,壹般都叫“酒店”。然而,根據國家標準,“酒店”壹詞更符合標準。根據《中國旅遊飯店評定標準》、《中國星級飯店名錄》等文件,可以看出當時使用的是“飯店”二字。
不僅措辭很合規,旅遊管理和推廣方面也很合規。重要的體現就是很多跨旅遊的事務盡量在部門內部解決,可以內部控制,而不是盡量采取外部合作。這壹點將在下壹節中強調。
(B)從合作到內部控制。
《旅遊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文本提出了很多願景,但其中很多僅靠原國家旅遊局難以實現,多部門合作推進成為了選擇。如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中,“旅遊+”是重頭戲,包括“旅遊+城鎮化”、“旅遊+新型工業化”、“旅遊+農業現代化”、“旅遊+現代服務業”,其中“旅遊+現代服務業”包括“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旅遊與康養融合發展”。這些粗放的“旅遊+”僅僅通過旅遊部門是很難實踐的,所以很多部委如原國家旅遊局、發改委、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建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等都在文中提到,分擔責任,十三五前後與各部門形成了多個聯合發展的文件。
“十四五”旅遊發展規劃是在文化部和原國家旅遊局合並的基礎上出臺的。所以從文中可以看出,更多的是文化和旅遊部的內部控制和治理,可以由文化和旅遊部解決的,優先在部內解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文化與旅遊的融合”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而部內難以把握和控制的問題,在《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卻鮮有提及。從文字來看,不僅“旅遊+”的篇幅大幅縮減,而且“+旅遊”的範圍也比“旅遊發展“十三五”規劃”大幅縮減,提到的部分大多集中在目前部裏職權範圍內。
與此同時,面對紛繁復雜的“旅遊+”、“+旅遊”,“文旅融合”成為該部能夠掌控和實施的最穩妥的方向。壹場大規模的“文旅融合”是從合作推進到內控治理的最好體現。
(三)從全面擴張到重點發展
“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是高瞻遠矚的發展號角。在“十二五”旅遊發展規劃中,旅遊業已經從傳統的旅遊產業範疇走向全面拓展。在理念上,以“全域旅遊”為核心,實行全產業鏈、全空間的拓展。全產業鏈以拓展旅遊產業鏈為基礎,全空間以全域旅遊為基礎,聯動了地產、環保、養老、體育、教育。
“第十個五年計劃”的重點是在其能力範圍內發展旅遊業結構和能力。壹個是從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的角度,看旅遊業能做什麽。另壹個是從文化和旅遊部能為旅遊業做些什麽的角度來解決未來能提升旅遊業的方面。前者體現為“旅遊為民,旅遊帶動”的基本原則,後者體現為“以文塑造旅遊,以旅遊展示文學”的基本原則,通過旅遊空間布局、旅遊產品供給體系、大眾旅遊消費體系、旅遊治理體系進行細化。原則明確,領域聚焦,整體拓展轉向重點發展。
第三,妳主張了什麽?
在旅遊業發展的第十個五年計劃中有反思、變化,當然還有倡導。它提倡什麽?
(1)回到“以人為中心”,從“旅遊能為人們做什麽”的角度倡導發展;
(2)聚焦產業升級的根本問題,倡導創新驅動發展。
(3)符合基本規律和規則,主張力所能及的發展。
(A)從"旅遊業能為人民做些什麽"的角度倡導旅遊業的發展
旅遊業的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以明確的陳述開始,即所有的發展都要以人為本,旅遊業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發展之間矛盾的重要途徑。因此,旅遊行業的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倡導高質量的旅遊發展和旅遊的供給側改革。
用高質量發展取代低質量發展。在旅遊擴張階段,大量資本進入旅遊業帶來的是旅遊項目的劇增,而且很多是數量的增加,而不是質量的提高。大量粗制濫造的工程,圍著山湖賣票,打著旅遊的旗號開發房地產或其他產業的現象比比皆是。很多旅遊項目還不如市政公園的基層。這種大規模的擴張帶來了同質化的低水平的旅遊擴張,這種擴張在疫情中還沒有大規模到來。49660.68868688666
以供給側改革明確未來發展方向。“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說明人們對旅遊的追求越來越好,要求越來越高,不是停留在低質低價的階段,也不是停留在關門票的原始階段。很多老舊寒酸的小旅遊用品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人民的需求,但是票價依然居高不下。這才是需要廢除的,清除的,或者升級完善的。
旅遊產業發展的“十四五”規劃,就是要倡導“以人為中心”的產業發展,而不是抓著短板不放,固步自封,狂妄自大,卻還在忽悠消費,讓旅遊產業真正滿足人們的需求,平衡供需。
(B)關註產業升級的根本問題,倡導創新驅動發展。
《旅遊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明確指出,旅遊業的根本問題是產業的提升。這壹方面源於“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另壹方面也是這麽多年旅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老景區需要升級,不僅是因為原有的設施設備已經開始老化,還有新的需求、新的趨勢,需要在主題、產品等方面進行升級。新的景點也需要升級,因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會隨著潮流和時代而改變。即使是新的旅遊業態,也會因為籌備過程中的時間變化,與最新的需求不匹配。旅遊是壹個不斷追求、創新、升級的過程。
“十五”旅遊發展規劃倡導創新驅動發展,深刻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是引領旅遊業變革的內生動力。特別強調智慧旅遊、新技術在旅遊中的應用和旅遊大數據的研究應用,以科技引領旅遊產業創新,提升旅遊產業發展水平。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和5G、北鬥系統、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都成為了創新驅動的抓手,用“互聯網旅遊”拓展了新技術場景的應用。充分認識到旅遊行業的短板,積極尋求技術賦能,而不是擴大利用旅遊賦能其他行業,這是很大的改變。
(三)符合基本規律和規則,提倡量力而行的發展。
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肯定了“十三五”期間旅遊業發展取得的成績,並從基本規律出發,倡導量力而行的發展。
其中,遵守基本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產業空間發展的基本規律。與“十三五”全面鋪開的“全域”發展不同,“十四五”提出了“點輻射、帶串聯、網協同”的全國旅遊空間新格局和“點帶網”的空間結構。在“十三五”風景名勝區建設取得壹些成績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看到“十四五”規劃的表述中更加強調“帶”,指出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園和絲綢之路旅遊帶、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沿海黃金旅遊帶、京哈-京港澳高鐵、太行山-武陵山、萬裏茶道。以及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黃河文化旅遊帶、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杭黃自然生態文化旅遊走廊、太行山區等重點發展帶空間,都是在各自城市群發展的背景下進行的,這也符合“點-帶-網”逐步發展、緩慢推進的客觀規律。而不是空間結構,到處都是,很難找到重點。
第二個遵從是遵從部門治理規則。在中國的政府治理框架下,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壹個部門很難對另壹個部門施加影響。如果是跨部門合作,往往需要更高壹級機構的協調。所以十三五期間,國家旅遊局雖然提出了很多部門合作的建議,但往往需要更高壹級的行政力量在地方層面進行協調,非常規,難以持久。
文化和旅遊部成立後,首先符合部門行政規則的是部門內部可以解決和發展的事項,這在《旅遊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有明確體現。由此可見,“文旅融合”是主要手段,“以文促旅,以旅促文”是部門治理的體現。在此背景下,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把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長廊、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文化旅遊體驗空間”,是壹項非常重要的工程。建設文化底蘊深厚的旅遊度假區,打造壹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閑城市和街區,是重要的落腳點。其他,包括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研學旅遊、冰雪旅遊、自駕遊等。,都是在無法推廣的地區穩步開展。這些措施符合部門治理的基本規則,可以在該部提供的資源範圍內制定。
標簽
正所謂“收回自己打出去的拳頭,是為了更好的進攻”。十三五旅遊擴張,趕上全球疫情後,旅遊收縮,對於未來的發展,十四五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給出的路徑是先把拳頭收回來,更好地發展產業本身,更好地遵循發展規律和部門規律,修煉內功,進行供給側改革,以人民為中心,達到滿意。
(劉:劉通訊員:劉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