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思想是對戰爭、軍隊和國防的理性認識,是基於戰爭本身所處時代的對戰爭的實踐認知和理論安排。但是,中國古代的軍事思想代表了古代理性的戰爭觀念。由於對戰局的嚴密思考和把握,古代軍事家寫下了許多軍事著作。目前國內比較有名的古代藝術書籍大概有50本,如《孫子兵法》、《伍茲》、《司馬法》、《靈隱經》、《六塔三觀》、《姬曉新書》、《上壇學》等。在這些兵書中,宋代編撰的《兵經七書》是收集各軍事家兵書者的豐功偉績。
在這些軍事書籍中,隨著各個時代兵種、兵種的演變,裝備進步,作戰方法也在不斷改進。早期的作戰方法被後人提煉,修訂為作戰原則。比如在劉的《道》中,論述了各種形式的作戰方法,但在《孫子兵法》中,卻將其概括為地形學和九地軍事地理部分的原理,並在此基礎上展開了內容。同樣的例子還有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凱利將軍認為《孫子兵法》是所有運動戰的基礎。他把這本書列為軍隊的年度讀物,並要求每個海軍陸戰隊員都要閱讀。所謂兵法的演變,本質上其實更像是壹棵樹的生長,過時的戰法會成為培育未來戰法的戰略原則。比如秦國統壹六國時,遠攻近攻,各滅各;東漢統壹戰爭中的西攻東攻,由近及遠,被逐壹擊破;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廣泛結盟;隋末,李淵統壹全國,乘勢入關,危在旦夕,提高威望;成吉思汗、忽必烈在蒙元初期長途繞道,南宋假裝滅金;明初朱升的“築墻高,積糧廣,稱王慢”;清初努爾哈赤的“我只有走自己的路,才會壹路走好”等方略,使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發展。宋朝統治者提出並實行的軍權高度集中,軍事行政權歸樞密院,軍事指揮權歸“三司”、“三將”,相互制約,集中體現了皇帝統壹軍隊的思想;明代戚繼光提出的壹套較為完整的軍事訓練原則和方法,為中國古代治軍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秦代萬裏長城建設中的“以危治堵”思想:漢代實行軍事駐防措施;隋朝至唐初,全國分為若幹軍事戰略區,采取的兵力部署原則是,以強帶弱,中控外,中外維系。明代提出的守海洋、攻近海、固海岸、守重鎮的海防思想,使中國古代國防思想有了新的發展。李世民的“持久”防禦和攻城打援,壹次兩克的戰術;龔偉在《孫子兵法》中提出的觀點是快速而持久的。火器出現後,到了明代,有人提出火器為先,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思想,進壹步豐富了中國古代作戰的指導思想。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本身的演變過程中,思辨和理性體現在所有的著作中,成為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壹部分。另壹方面,這種思辨和理性體現在政治和人心上。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在壹定程度上證實了政治因素對戰爭的影響很大。隨著軍事思想的演變,政治在《孫子兵法》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克勞塞維茨的1觀點“戰爭只不過是政治的另壹種手段的延續”雖然還沒有達到,但仍然是對戰爭本質的重要研究。畢竟政治本身不同於不同時期政治的延續。在劉濤和《孫子兵法》中,也論述了國家和人民對戰爭的貢獻。雖然中國在古代還處於“皇家沖突”階段,但意識到民眾對戰爭的影響確實非同壹般。可見,在任何時期,理性思考和哲學思辨對於戰爭思想的提升都是極其重要的,也恰恰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
同時,軍魂也是兵家著作中的壹絕。我們可以從《孫子兵法》中強調“教戒為先,嚴守法度”的軍事形勢,以及《六韜》中關於“選將、統帥、將帥、用兵”的論述中,看到古代軍事家對軍隊本身精神的看法,與克勞塞維茨所說的類似。事實上,在裝備和人數相當的戰爭中,軍隊的精神才是區分戰鬥力的最佳標準。就像之前的中東戰爭壹樣,阿拉伯聯軍前期占據了很大的軍事優勢,但是內部指揮不協調,領導混亂,軍隊鬥誌低下,使得他們接二連三的失去領土,最終敗給了以色列,使得以色列占領了更多的領土,壯大起來。這就是軍魂的作用,但是這種軍魂在古代軍事著作中更多的體現在軍事集體中,較少有具體的地方去明顯的教授士兵的個人素質。相比中國,日本人吸收了孫子兵法和六韜,萬川集海類似宗教教條來約束和教育士兵。克勞塞維茨還指出,武術和個人的表現和益處“深刻理解這壹事業的精神實質,激勵、鍛煉和吸收活躍在戰爭中的力量,把自己的全部聰明才智應用於這壹事業,並通過訓練使自己能夠可靠而靈活地行動,全力以赴,並從中吸取教訓。”然而,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中,普遍存在著重視物質因素而忽視精神因素的傾向,因此繼承、發展和發揚精神因素無疑是重要的。從中國最近的幾場戰爭可以看出,壹支具有偉大軍事精神力量的軍隊,其戰鬥力是巨大的,這也是中國軍隊重視軍隊精神建設的重要原因。
類似於軍魂的情況,軍事行動中的心理活動是為了更好的體現將軍的能力。這將是對壹個將軍整體觀念的考驗。而這僅僅包括戰略作戰和戰場機變。相對於克勞塞維茨對戰場偶然性的誇大,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側重於應對之道,對戰爭的整體布局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的兵家早就意識到了戰爭後勤對戰爭的貢獻,各種謀略的運用也是高明的。戰場上策略的交織,包含了心理戰的因素。客觀、穩定、易見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回,如何在預定的戰鬥現場使敵強我弱,以多勝少,如何在現代戰爭中“以迂回為直線”,即使在商業和政治博弈中,大局和心理戰都是不可或缺的壹環。現在各種源於《孫子兵法》的商業書籍,現代戰場指揮官的回憶錄,都體現了心理戰的巨大推動力和各方面的大局觀。這足以說明,把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中體現的大局和心理戰因素運用到現代戰爭和生活中,其實是壹種非常有力的方式。努力發揚和繼承這些思想是壹種必不可少的競爭方式。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博大精深。在很多方面,不僅僅是用兵的問題,而是政治和戰爭的關系,經濟和戰爭的關系。然後從政治和經濟層面討論軍事問題和戰略問題,提出了許多今天仍然有用的政治、軍事和經濟觀點。同時,中國古代的兵法還涉及到很多的軍事學、戰術學、軍事學、軍事地理學和軍事心理學。
在軍事管理、軍事人才、戰爭本質論、戰爭指導論等方面都有具有普遍規律性的基本理論原理。除了這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壹般軍事原則外,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在戰爭指導理論、作戰指導理論、建軍理論、軍隊組織紀律教育等方面,提出了重要而正確的思想,這些思想並不全面,但具有啟發性。這些基本理論原則,對面臨世界新軍事變革的中國軍隊和中國國防建設具有普遍借鑒和指導意義。這些從3000年前到174年前的珍貴精神文化遺產值得銘記,其辯證思維、軍事精神、理性思維、大局觀念值得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