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清朝大臣、書法家張昭先生(1691-1745):
自古以來,很多貴族家庭都有積德。
世界第壹人必須自己讀書。
第壹部分的大致意思是,個人的生存發展需要積德,家庭的生存發展也需要積德。有壹句廣為流傳的春聯說得好:襄陽第壹春常在,好人多歡喜。“積善”和“積德”是壹個意思。
我們來看壹對清代探花的王文誌(1730-1802):
幾百年來,人們除了善良,什麽也沒有積累。
第壹職業還是讀書。
這雙和上壹雙差不多,就不多說了。
接下來看壹副現代書法大師唐拓(1871-1938):
要拯救身體,就要俯首為上策,培養出教孩子的良方。
這幅對聯講的是修身養性,下壹副對聯講的是教子。
第壹部分中的“自保三要”就是曾子在《論語》中所說的。
《修義書》第二部,指清代學者陳宏謀(1696-1771)編撰的《修義傳承規則》,是朱、王陽明、陸的善言、雋語的匯集。並讀到教子魯的壹段話:
雖然我在北京,但我深深想念妳的學習。我不希望妳靠讀書發財,但我真的希望妳去讀,去明白聖賢的道理,不要做壹個庸俗的人。讀書和做人不是壹回事。做人之道,就是要管好自己讀的東西,說的話。這樣,妳才能被稱為壹個讀者。
然後看陸潤庠(1841-1915):
不欺軟怕硬,可以尊重祖先。
孝子和孫子將是受苦的壹方。
上聯所說的“不欺”也是傳統修身的底線之壹。胡慶余堂是近代商人胡雪巖創立的中藥老字號,經營百年,與其堅持“不欺”密切相關。百年老店同仁堂也說“和而不同,誰也看不出來,有意為之”。其連鎖藥店的對聯也反復強調了這壹點:雖然加工復雜,但不會節省人工,味道雖然貴,但不會減少物力。
“靜”就是做好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做主管就是做好主管,做員工就是做好員工,做父親就是做好父親,做兒子就是做好兒子。
只有把這些都做好了,才能算是“敬祖先民”中原有句罵人的話叫“不要臉的祖宗!”意思是妳的所作所為給妳的祖先帶來了恥辱。
第二部分講曾子的“我壹日三救我身”和“受苦是福”。只有做到了這壹點,才能稱得上“孝子賢孫”。
傳統中有壹些諺語說得好:
讓人不弱,爭強好勝闖大禍;
忍壹忍平靜的瞬間,退壹步。
小便宜吃大虧;
今天給壹分,明天得三分。
小部分給壹分,大部分給三分。
再看看清朝進士、常州名人王勛(?-1915)壹對先生:
忍耐與和諧是上策,勤儉有利於創業。
這裏上下對聯講了“齊家”的四個關鍵詞,分別是“忍”、“和”、“勤”、“儉”。
想要和諧,首先要寬容。胡適先生嘗到了寬容比自由更重要的滋味。這對壹個家庭,壹個組織,甚至壹個國家都同樣重要。
我們來看看唐拓先生:
傳家寶裏有句話叫只留厚道,除了率真沒有什麽奇怪的。
這是壹副舊對聯。雖然平淡,卻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寶——壹個是“坦誠”,壹個是“坦蕩”。妳可以走上千步,我只走兩步,簡單有效,省心省力。
說到這裏,我想起流傳了幾百年的幾副老對聯。比如今天春節,有人發“天加年,人更長壽,春滿福報”,有人發“生意興隆遍天下,財源廣進三江”,有人發“幸福如東海流水,壽比南山壽”慶祝生日,等等。這些老話真的很好。
再來看最後壹位狀元劉春林先生(1872-1944):
美滿家庭如春釀,小房子幽僻別扭。
這壹對在前面的《安慰》中提到過。這種“春釀”就是結果。只有把“名教”中父子的嚴肅功夫做好了,這裏的熱鬧才能誕生,也就是有了規矩和紀律,才會有快樂和自由。
我們來看看清代專家張廷濟先生(1768-1848):
所散發出來的書卷氣,壹個小鄒魯,還有壹個快樂的古唐玉。
這幅對聯在之前的讀書中也有提及。“壹堂而樂古唐虞”的意思是:家庭簡單而幸福,就像在唐堯虞舜回到古代壹樣。
最後再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林語堂先生(1895-1976):
聰明絕頂,舒慧獨藏光彩。
再看“六十年秋人守荊”的題字,可以看出這壹對是林先生寫給妻子的。
它不僅聰明賢惠,而且善於隱藏。這位林先生真會誇老婆。
婚姻生活的幸福,不僅需要男女雙方堅守底線,更需要雙方用心去創造幸福。在平淡中創造驚喜,在單調中創造新鮮感,這就是生活的藝術。
林老師寫過壹本書《生活的藝術》,內容涉及自然、生活、婚姻、家庭、文化、思想、休閑、旅行等各個方面。他立足中西,見解獨到,妙語連珠,可以作為人生的借鑒。請看關於婚姻的那壹段:
??那些沒能和女人達成相當的關系,卻走了道德彎路的人,比如王爾德,真的很可憐——他們哭喊著男人可以和女人共渡壹切難關;另壹方面,他說男人離不開女人。由此看來,從印度《創世紀》的作者到20世紀的王爾德,雖然已經過去了4000多年,但人類的智慧似乎並沒有提高。因為印度作者抱著和王爾德壹樣的心理。
根據這個創世紀,當上帝創造壹個女人時,他把花的美麗,鳥的歌唱,彩虹的顏色,風的柔和,水的微笑,羊的溫柔,狐貍的狡猾,雲和雨的變幻莫測交織在壹起,把她給了壹個男人做妻子。
(註: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請留言。)
附:其他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