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因為人要比動物更加感性,更感恩,所以在親人離世後,他們往往表現得更加悲痛。
為了更好地送別親人,也為了表達內心的不舍與敬重,不少人在為家中老人舉辦葬禮時都會表現得格外重視。
相比往年人們習慣土葬,現在的很多人受新文化熏陶,已經選擇了火葬。
可是在部分地區,人們由於思想落後或者是太過封建傳統,依舊遵循著入土為安這樣的說法。
因為選擇了不壹樣的喪葬方式,在葬禮上大家所需要註意的事情也變得有所不同。
壹、關於土葬
壹般來說,當家中有人過世之後,屍體要先在家中存放3~5天。
在此期間,逝者的親屬要搭建靈棚,向親戚好友報信,通知他們前來祭奠亡靈。
與此同時,家中親屬還要為逝去的親人準備壽衣、棺材。
壹些細心的親人還會用紙做馬車、家具,為的是親人下葬之後可以燒給他們用。
聽起來這樣的說法非常迷信,可是對於逝者的親屬來說,這些都是表達自己對離世親人不舍的壹種方式。
其實除了這些做法之外,因為地區不同,民族眾多,殯葬的方式以及註意事項也有著很多不同。
二、民間土葬需要走的壹些流程
1、摔掉瓦盆
據了解,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在下葬前孝子摔掉瓦盆的習俗。
聽起來這樣的舉動非常突兀,實際上卻蘊含著很多意義。
因為在古時範蠡是制作瓦盆的祖師爺,很受百姓敬重。
因為沒有子女,範蠡死去時,遺傳繼承成了壹個大問題。
為此,有年輕人建議範蠡,可以找個人將瓦盆摔碎以作繼承人選擇。
為此才留下了這樣壹個殯葬習俗,這也意味著摔碎瓦盤的人是逝者遺產的直接繼承人。
隨著千年文化的流傳,這壹習俗也延伸出了許多講究。
在民間葬禮上,要求摔碎瓦盆的必須是長子,否則便是長孫,絕不能是次子或其他親屬。
這不光代表著繼承人的選擇,也代表著他們要送逝者最後壹程。
2、殺雞
除了摔碎瓦盆這壹習俗,在很多地區還有著殺雞的習俗。
壹般來說,當死者死於農歷3、6、9這樣的日子時,親屬要在下葬時殺壹只公雞,隨死者壹起入葬。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做法,主要是源自壹些封建思想。
因在人們的心中普遍相信“3、6、9帶人口”的說法,為了避免家人受到影響,所以他們會選擇殺雞壹同埋入墓穴,以求趨吉避兇。
3、送葬有順序
除了壹些特定的習俗之外,在送逝者入葬時,家中親屬的走位順序也是有壹定講究的。
壹般來說,走在最前的壹定是血緣關系最近的。
例如死者的長子,次子,其次才是孫輩或女婿客人。
即便是家中的女眷也會按照長幼排序。
除了親人送葬有壹定順序之外,家中前來送葬悼念的客人也有壹定排序。
壹般是男客人走在棺材前側,女客人走在棺材後側。
這樣做的目的不光是為了照看悲痛欲絕的親屬,也是為了尊重民間的送葬習俗。
如果在送葬過程中不尊重習俗,盲目走動,那麽很有可能因為走動位置不合適而引發逝者親屬的不滿。
畢竟,這些在親屬眼中都是非常值得註意的問題。
三、送葬方式的改變,需要慢慢推行
雖然說在當下社會,國家號召人們遵循火葬,但是在絕大部分百姓心中,土葬仍舊是他們心中最好的喪葬方式。
壹方面,選擇火葬需要給老人準備合適的墓地安放骨灰。
另壹方面,很多傳統地區對於火葬是無法接受的。
他們認為火葬代表著亡者煙消雲散,不如土葬來得更讓人安心踏實。
其實,不管是大家采用火葬又或者是土葬,表達的都是對逝者的尊重以及掛念。
因為喪葬文化的延續與傳承,這些習俗想要改變並不容易。
為此也希望給予大家壹定時間,逐漸適應火葬這壹新的喪葬方式。
總結:
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雖然我國政府壹直號召人們采用火葬親人,但是在很多地區,人們依舊保留著傳統的土葬方式。
面對這樣的現象,大家需要給予的是尊重與理解。
要知道,對於傳承多年的喪葬文化踐行者來說,想要改變他們的觀念及做法是很困難的。
與此同時,也要提醒廣大民眾,在參加民俗葬禮時應該謹言慎行。
因為在葬禮上是有著許多講究和註意事項的,如果不懂得約束自我,很有可能因為壹些錯誤舉動被誤認為不尊重逝者。
嚴重的,甚至會引發親屬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