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50%自主汽車品牌將不復存在!車市“中年危機”啟示錄

50%自主汽車品牌將不復存在!車市“中年危機”啟示錄

經過三十年的沈澱,走過曾經的輝煌歲月,車市“中年危機”悄然來襲。

2019年,中國車市難,壹整年的銷量寒冬,冷了廠家的心,更癟了廠家的錢包。2020年,疫情“黑天鵝”來襲,不啻雪上加霜。

8月,我國汽車銷售數據顯示,銷量出現下滑企業的達到41家,月銷量在三位數以下的達到25家,18家車企銷量已經歸零,優勝劣汰的趨勢正在加速。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今年曾多次表示,自主品牌陣營內部的兩極分化已經十分明顯。

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亦曾公開表示,在未來壹段時間,預計50%的自主汽車品牌或將不復存在。多家尾部汽車企業面臨著隨時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在時代的路口上,生死時速正在上演。

1

車圈最震驚:力帆股份破產重組

壹夜之間,曾經雄霸中國的“摩托車之王”轟然倒塌。

8月7日晚間,力帆股份突然發布公告: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力帆控股")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

力帆股份的倒下,應該是今年中國車圈的最大意外。

力帆股份成立於1992年,以摩托車起家,憑借在摩托車發動機上自主研發的技術優勢,摩托車產銷量曾躍上全國第壹,號稱“摩托車之王”。2003年,力帆股份開始涉足汽車制造,是最早進入汽車行業的民營公司。

力帆創始人尹明善曾希望汽車能給力帆帶來第二次輝煌,但是事與願違,汽車恰恰成了力帆的滑鐵盧。

作為A股第壹家上市的民營乘用車公司,力帆曾連續多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實力不俗。但從去年開始,力帆業績下滑、虧損加劇,破產隱憂開始顯現。

據力帆股份2019年財報,力帆股份實現營業收入74.5億元,同比下降32.35%,虧損46.8億元,同比下降1951%。

虧損46.8億元意味著什麽呢?筆者梳理了其歷年的財務數據——2007年-2018年,力帆股份分別盈利3.53億元、1.99億元、3.05億元、3.82億元、3.90億元、3.21億元、4.24億元、3.86億元、3.54億元、0.83億元、1.71億元、2.53億元。過去十年間,力帆股份***盈利36.21億元。

也就是說, 2019力帆股份46.8億的虧損額,遠超過2010年上市以來10年間的利潤總和,兩者相差10.59億元。

為什麽在2019年力帆股份急轉直下呢?這壹年,中國汽車行業陷入低迷,新能源車補貼滑坡,這對嚴重依賴新能源補助的力帆股份來說打擊巨大,或是公司危機的引爆點。再加上長期以來力帆股份經營不善,拖欠供應商款項,被多家經銷商上門討債等。隨之,債務危機爆發。

進入2020年,虧損繼續擴大。數據顯示,今年壹季度,力帆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64億元,同比下降74.88%,虧損1.97億元,同比下降103%。

力帆的潰敗,幾乎是必然的,因為它幾乎沒有開發出壹款有影響力的車型。自2003年進軍汽車行業以來,力帆累計***推出了28款車型,但如今只有軒朗在售,其余27款均處於停產狀態,幾乎全軍覆沒。

在新能源車方面,銷量也是節節敗退。自2015到2018年,力帆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14874輛、5550輛、7738輛、10166輛。而2019年前5個月,力帆新能源車銷量僅為1011輛,同比暴跌57.77%。

業內人士認為,因為力帆股份沈迷於模仿,不註重自主研發,進而在技術、產品及服務等方面,逐漸從諸多國產汽車品牌中掉隊。

其中,2016年力帆汽車的"騙保事件",更使其困境雪上加霜。

2016年10月,力帆股份自曝騙保,公告稱:2015年***有2395輛汽車不符合新能源汽車申報條件,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14億元。

產負債率為85.9%,較2018年的72.9%提升超過13個百分點,負債風險不斷攀升。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也直言,公司資金鏈緊張,面臨嚴重的流動性風險。

與此同時,力帆股份還存在大量訴訟風險。根據6月18日公告,目前公司涉及訴訟(仲裁)392件,涉及金額29.06億元,其中已判決(仲裁)221件,涉及金額18.36億元。上述221個案件,公司均為被告,被判決需要承擔對應金額的損失。尚未開庭案件82件,涉及金額5.8億元。

對於力帆股份倒下的原因,某私募基金行業研究員分析認為,從外部環境看,目前車市整體銷量放緩,疊加疫情影響,對公司銷量造成壓力;而從內部環境看,公司自身產品力、造血能力不足,在產品技術升級、消費升級趨勢下並沒有跟上時代。

作為曾經的“摩托車之王”,A股的活躍企業,曾經市值180億元的上市公司,如今聲名狼藉、債務壓頂、破產整頓,實在令人唏噓!力帆股份走到今天,最大的失敗就是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錯誤判斷,丟失了“摩托”這個主業,放棄了對摩托的深入挖掘,走上了不歸路。

力帆之殤給中國汽車公司敲響了“警鐘”,它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企業沒有核心 技術,不能及時轉型,缺乏企業規劃,屢屢決策失誤,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行業裏只能被淘汰。

2

“山寨之王”山窮水盡

9月16日,*ST眾泰公告稱,浙江永康農村商業銀行以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泰汽車”)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但仍具有重整價值為由,向永康市人民法院提出對公司進行預重整的申請。

這個公告,將眾泰汽車的窘迫擺到了臺面上,也代表著眾泰汽車“山寨模式”的大潰敗。

成立於2015年7月、號稱“山寨之王”眾泰汽車,是壹家飽受爭議的汽車企業。

在過去幾年,國內汽車技術相對落後的時候,眾泰汽車推出了很多山寨車型,受到國內消費者的追捧。例如,模仿奧迪Q5的T600,模仿保時捷Macan的SR9,模仿大眾途昂的大邁X7,模仿大眾途觀的大邁X5等等。由於模仿保時捷外觀,眾泰還被戲稱為民間“保時泰”。

2016年11月,首輛“璧山造”的眾泰整車正式下線,2017年8月,眾泰汽車重慶生產基地的首款產品——小型SUV眾泰T300正式上市。

由於國內汽車品牌較少,大眾對於汽車品牌還缺乏準確的判斷能力,所以當時眾泰汽車的銷量很好,連續兩年年銷量超過30萬輛。

數據顯示,2016年,眾泰汽車年銷量達到33.31萬輛。2017年,眾泰汽車總銷量為31.7萬輛。

不過,從去年開始,眾泰汽車開始出現產銷持續下滑,2019年全年銷量僅為11.6萬輛,月均不到1萬輛,公司經營開始陷入困境。而今年1-6月,公司合計生產汽車574輛,銷售汽車1417輛,產銷量斷崖式下滑堪稱驚人!

疫情就像是壹場不期而至的大霜凍,那些體質最弱的公司瞬間失去活力。早在疫情之前,眾泰汽車的潰敗已經埋下伏筆。

自2019年7月切換國六排放標準後,眾泰就沒在市場上投放過國六車型。靠抄襲、走捷徑起家的眾泰,在產品上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更嚴重的是,眾泰汽車在技術上存在嚴重短板,汽車質量問題壹直困擾著這家公司。在網上各大投訴平臺,關於眾泰汽車的投訴量居高不下,發動機漏油、異響、變速箱故障等等都已經成為眾泰汽車的標簽,而且長久以來眾泰汽車都無法改掉這些缺陷。眾泰汽車早期銷量不錯,但關於質量的投訴也直線上升,從2019年新車銷量嚴重下滑,但投訴卻還在上升。從此,它進入壹個惡性循環,產銷減少、品牌公信力下降,消費者評價越來越差的困境。

這種惡性循環也體現在眾泰汽車的財務數據上。據公司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眾泰汽車的營業收入為7.70億元,同比下降76.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虧損達到10.34億元,同比下降256.08%。上半年,眾泰汽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17.23億元,同比降低了250%。

進入2020年後半程,公司業績依舊毫無起色。據公司第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眾泰汽車2020年1-9月的預計凈虧損為16億-12億元,同比下降110.53%-57.90%。這意味著,其第三季度的虧損幅度最高或將達到5.66億元。

與此同時,眾泰汽車的現金流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上半年,眾泰汽車經營現金流凈流出17.23億元,同比驟降250%,汽車板塊的毛利率為-1.88%,同比減少108.87%。

值得註意的是,據公司披露,上半年眾泰汽車作為被告/申請人發生的訴訟仲裁***102起,累計金額8.76億元。此外,還涉及有未決訴訟總金額約為7.28億元。今年上半年,眾泰汽車的負債總額達到143.56億元,短期借款超過49億元。

抄襲可以風光壹時,但是潮水退去,只剩壹地雞毛。想走捷徑的眾泰汽車告訴我們,世上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3

新造車勢力紮堆破產

車市行情下行,傳統車企頂不住了,其實,造車新勢力更難熬。

據不完全統計,近兩月內爆出資金斷裂、欠薪、停產等問題的公司不少於5家,包括賽麟、拜騰、博郡、華泰、長江等。

拜騰汽車的破產,企業的高開低走,也是今年車圈的關註的焦點事件。

2017年9月,南京知行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裏,隨後發布了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拜騰汽車。

拜騰汽車的起點很高,出場就開始彰顯身份,辦了很多牛氣的“大事”。

2018年9月,拜騰汽車與天津壹汽華利汽車有限公司簽署收購協議,以1元的價格收購壹汽華利100%的股份,從而獲得生產資質。隨後,拜騰發布了首款純電動SUV——M-Byte,48英寸中控大屏在業內引起較高的關註。

2019年年末,拜騰汽車公布新車在歐洲的預售價格為4.5萬歐元起,並迅速斬獲超5萬輛的訂單。

再融資方面,拜騰汽車更是順風順水。自公司成立以來,總***經歷4輪融資、總金額高達84億元。

但是進入2020年,情況突變,拜騰汽車突然“慫了”

2020年,拜騰首款量產車M-Byte的落地依舊遲遲沒有結果。

據網傳消息稱, 6月29日拜騰汽車發布了壹份停工停產通知書,拜騰汽車自7月1日起暫停公司在中國內地的業務運營,大部分中國區員工被安排停工停產。而停工停產預計為期6個月,期間留守公司維持基本運作的員工不到100人。

而在北美與德國,拜騰汽車則啟動了破產申請保護程序。

今年六月份,拜騰汽車更是被央視點名:燒光84億造不出量產車,還被曝欠薪超過4個月。壹篇題為《300人吃掉5000萬零食、壹盒名片上千,拜騰怎樣燒掉了84億?》的報道,披露了拜騰汽車更多細節。例如,拜騰上海首個品牌店開業時,店員服裝都是量身定制、從德國進口;中國區員工名片也要采用進口環保材料,壹盒名片費用高達上千元。2018年,拜騰300余人規模的北美辦公室僅零食采購費就用掉 700 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近5000萬元。

網上有評論認為,我看妳別叫拜騰,妳這叫敗家!敗成這樣能不疼麽?

幾年前新能源汽車坐上風口時,不少人拿著PPT就能融到資。幾年過去,像拜騰這樣的停留在PPT造車上的不在少數,但是在這個水落石出的時刻,這類公司已經永遠失去了機會。

新造車勢力紮堆破產、倒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資金鏈斷裂,沒有金主來續命了。資本也在回歸理性,新造車勢力的公司本身就是建立在沒有技術底蘊上的空中樓閣,是壹個只能靠投資人壹直輸血才能勉強維持得了生存的無底洞。有的公司甚至連造車資質都沒有,談何賣車?

當前全球汽車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行業低點,再加上疫情黑天鵝來襲,更是給車市蒙上了壹層寒冰。連老牌霸主奔馳、寶馬等都在裁員、壓縮成本,可想而知新興汽車企業生存之難。相關專家預測:“中國的造車新勢力,最終能活下來的不會超過3家。”

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站在了“增量時代”和“存量時代”的路口上。無論是老牌車企還是新造車勢力,必須從研發、生產、營銷等各個角度全面突圍,才能順利度過車市寒冬,迎來下壹個春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 上一篇:六年級小學春節作文
  • 下一篇:古代城市道路為什麽是方格狀分布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