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77歲大爺身懷絕技無人傳承,現在辛苦收徒傳承技藝,是何絕技?

77歲大爺身懷絕技無人傳承,現在辛苦收徒傳承技藝,是何絕技?

“翡翠珠被,爛齊光兮。被文服纖,麗而不奇兮。”——屈原

漢繡,已有2300年的歷史,它始於漢,興於唐而盛於清。其歷史之久遠,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在當時,楚國的絲織業已相當發達。

在屈原的《楚辭·招魂》中,就有描述楚宮奢華的絲織品的詩句,楚人將漢繡縫制在衣服上、荷包裏,它是留給故人的紀念,也是觸手可及的日用品,直到現在,漢繡已演變為非遺。

漢繡對於老人張先松而言,不僅僅是壹門手藝,更是他的“第二條生命 ”,在他心中做漢繡,是壹件挺浪漫的事兒,它來源於生活,是針線賦予布料生命。但也是壹件挺艱難的事兒,因為他要每月拿3000退休金去倒貼錢收徒傳藝。

初遇漢繡,“壹見鐘情”

楚墓中挖掘出的大量絲綢刺繡,是當今世界現存的最早的刺繡實物,堪稱刺繡的鼻祖。壹袍瑰麗,開啟了漢繡的驚嘆,顧盼生姿,卻把壹生的歲月和生命的玄機,都繡進了這壹驚世的袍上,繡成了我們心靈的震撼和感悟。

史書記載,古楚之地,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為漢繡的傳播發展提供了文化土壤。漢繡融合南北刺繡之法取其長處。時光流轉千年,手中的針線壹來壹回循環往復的手勢,從未停止。多少曼妙清幽的光陰,伴隨壹根根小小的繡花針,是手藝人日常的修行。

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張先松,是古代手藝漢繡的傳承者,也是湖北省唯壹“漢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上初中的時候,張先松就體驗了壹見鐘情的感覺,這與愛情中的壹見鐘情不同,因為對方是漢繡。

最初認識漢繡是在張先松上初中的時候,因為住的地方離漢繡繡品廠門很近,放學放學都要經過這裏。每次經過,他都會駐足欣賞櫥窗裏展陳的漢繡作品。後來,他選擇讀師範,參加工作到小學教學,他覺得這些工作都不適合他自己。

1961年,張先松辭掉了工作,進了繡品廠做學徒。當時的繡品廠還叫刺繡生產合作社,與別人相比學歷算是高的,單位的領導都很喜歡他,所以就安排他和李玉山學刺繡設計,同時也開啟了張先松對漢繡長達58年的堅守。

第壹天上班,師傅就在繡緞上畫蟒袍,沒有草稿直接上手,這讓張先松很是驚訝也感觸頗深。跟著李師傅學了半年後,被沙市壹個漢劇團主要做劇裝、道具和舞美的手藝人選中,通過別人傳達,問張先松願不願意和他學習,從那開始,他白天在廠裏和李師傅學漢繡設計,晚上到劇團學漢繡道具的制作。

漢繡對手藝人也有美術上的要求,想學習漢繡要有壹定的美術功底。在讀小學的時候,張先松的手被炸彈炸傷過,為了鍛煉手指,在家裏找壹些針線活做,偶爾也會畫壹些自己喜歡的小東西,成為了學校裏的美術骨幹,還跟著民間國畫藝術家馬懷山老師學過壹陣。上了初中,生物課的掛圖基本都是張先松畫的。

始終堅守,只為傳承

幾十年的堅守,漢繡對於77歲的張先松老人而言,更多的是責任,他不能讓這門手藝失傳,也不忍看著它變得暗淡無光,被人遺忘。壹招壹式,壹張壹弛,在張先松看來,那是人與物之間的勾連,生生不息。

如今張先松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漢繡創作上,松濤山莊與中山紀念堂只相隔幾十米,卻占據了他整整壹天的生活和工作,幾年如壹日的在這兩點為漢繡耕耘著、奉獻著。身為荊沙漢繡的唯壹傳承人,為漢繡培養接班人,尋找到漢繡的出路,是張先松目前最擔憂的事情。

所以每個月4000的退休金他會拿出3000都用在漢繡傳承上,但漢繡畢竟是壹個慢工出細活,而當代年輕人又太過於浮躁,再者靠漢繡根本養活不了自己,所以到最後張先松手下全職學習漢繡的只有壹人,形成這樣的局面,不禁可悲兩字脫口而出。

培養了繼承人,卻沒有了市場,是漢繡面臨的最大難題。漢繡是壹門民間藝術,它民族色彩太過於濃厚,與現在的快餐文化銜接並不緊密。

漢繡融合了四大繡的手法,所以有人認為漢繡是壹種虛無的東西,更有甚者稱其不倫不類,使得在與其他刺繡文化的溝通上產生了間隔。

漢繡的壹生,浪漫且多舛。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日本人火燒繡花街,藝人們流離失所。文革破四舊,藝人們忍痛燒毀自己所有的繡品、樣式,漢繡幾近斷代,“疏影簾櫳對繡萍,欲淚先流 。”種種不幸的遭遇都沒有磨滅它的光芒,它依舊存在驚艷世人。

那些豐盛的色彩,藏著對美的領悟,漢繡可以有多種載體,它可以是飛鳥神獸,濃墨重彩,也可以是淡茶壹碗,素雅清淡,用熟悉的方式,編制未知的風景,這可能就是漢繡的“秘密”。

在許多人看來,漢繡是壹種遙不可及的事物,其實漢繡無他,就在滿、樸、俗這幾個字上,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唯有人的青睞和堅守才能讓漢繡的美在新時代繼續熠熠生光。

2011年4月29日,武昌區政府在曇華林打造了漢繡基地,為漢繡發展設立了三部曲,今天在像張先松壹樣的漢繡大師的努力下,漢繡的脈搏再次與時代緊密相聯,漢繡浴火重生,鳳凰涅槃。

它不再是博物館裏壹件高雅的物件,而是妳可以駐足與摩挲的美,漢繡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大膽改良,將傳統技法演繹現代時尚,成為了其他領域設計的靈感來源,飛線遊針間繡出新璀璨。

沒有幽憐的孤芳自賞,手藝人們用手中的繡針續寫美麗,讓我們仿若再次瞥見漢繡濃墨重彩的針腳後的故事。希望人們對漢繡,亦或者是像漢繡壹樣的傳統文化再多壹點耐心多壹分寬容,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出現更多的“張先松”,愛漢繡,就像愛自己的生命。

  • 上一篇:劉強東“插上翅膀”?京東航空初審已通過,快遞打架打到天上了
  • 下一篇:古代法律是如何懲罰盜賊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