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風俗-土家風俗-土家風俗。生活習俗與其他民族相似,保留下來的獨特部分很少。土家族人在山上建房,壹般都是吊腳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蓋房子要背山面水。壹般為四柱三室,中室應設祖祠。左右兩個房間都有人住,多是兩個小房間,並稱“第二個房間”。第二間房前有火鋪,火鋪中間有火炕,用來取暖做飯,火炕上放著壹個鐵鼎。火炕上方掛著壹個炕架,用來晾炕用品。特別是春節前,用來曬炕臘肉,臘腸。婚姻土家族的婚姻有與表親開婚的習俗。壹般是姑姑家的女兒嫁給姑父家的兒子,稱為“骨種”“親見之道”,算是親家加親家。土家族婚禮,要送三份人情。女生結婚前要練“哭嫁歌”。要哭給親戚朋友,就得提前1~2天不吃飯,也就是所謂的“無茶無飯”。女孩婚後生了孩子,男方去女孩家報喜。女婿提著壹壺酒送到女方家放在大廳的香爐上,壺嘴朝外,表示生男孩;壺嘴向內,表示生女孩。後來,女方家的親戚給男方家送糧食、雞、肉、蛋吃“月米酒”,男方家也送禮物。土家族男女大多喜歡穿大袖大褲,褲上繡花鳥。褲子要連腰,男女都喜歡頭上戴白手帕,腳上穿白布鞋,大方美觀。女人的頭上戴著銀飾,胸前配著銀刀、鈴鐺和牙簽。少男少女的帽子上有各種頭飾,帽子後面有銀鈴,叮當作響。喪禮土家族的喪禮,老人去世,大多要舉行隆重的葬禮。要請塗老師主持選葬日期和墓地,還要壹山壹山。治喪時,路上要扔“導紙錢”,墳內禁止鐵器。所以壹個人的親人要挖井,埋了之後才能走。下葬過程中,請塗老師開棺,清棺,“拋米”。扔飯的時候,親戚跪在棺材前,背後用衣服把它撿起來。有的把飯細細咀嚼,當場吞下,有的帶回去煮飯,表示子孫後代要團結和睦,繼承老人的遺誌。節日土家族有壹個傳統節日“趕年”。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慶祝中國新年,這壹習俗壹直保留在土家族聚居的壹些村莊。“四月八日”是土家族送毛毛蟲的節日,要從自己身上讀諺語,祈禱莊稼不受蟲害,莊稼豐收。認為土家族人崇拜祖先,認為祖先是最偉大的神,到處保佑後代。普遍信奉“土王”,傳說“土王”是土家族的祖先。每逢節日,燒錢紙,祭祀祖先和“土王”。土家族也信仰土地神。過年走親訪友,路過土地廟,都要燒香燒紙。許多土家族人還崇拜“三王廟”,其中有冉,楊,田三位神,祈禱三王神保佑人口和六種動物。背景:家族在湘鄂川黔交界的部分地區,每年持續三年及次年: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年”;農歷六月二十五過“六月年”;十月初壹過“十月年”。中國新年(簡稱“春節”)是在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土家族人都是提前壹天趕著過年,所以稱之為“趕過年”。土家族為什麽要過年?湘鄂川黔邊區流行著四種不同的說法:壹種是抵禦外侮。據說在嘉靖年間,日本侵略中國,永順酋長彭翼南奉命出征。他帶領3000名士兵提前壹天開赴前線,打敗日軍,立下“東南第壹戰功”。為了紀念這次戰役的勝利,同時也為了表達廣大人民群眾對日本兵的深切懷念,永順縣的土家族人民決定在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年,這壹傳統已經延續了數百年。另壹種說法是為了打敗外星人的騷擾。由於頻繁的民族戰爭,土家族人經常不能平安過年。結果,這個國家的領導人用巧妙的詭計進行了突然襲擊。首領讓百姓提前壹天過年,然後帶領士兵突然襲擊。敵人過年吃酒肉,毫無準備。土家族人把他打得落花流水,倉皇撤離。還有壹種說法是,土家族祖先貧窮,為富人做長工。他們太窮了,沒法過年和家人團聚,只好提前壹天“過年”。也有人說,四川昔陽、秀山的的士家人分別在農歷三月三、四月十七過年,因為明朝萬歷年間土家族奉命出征,回朝日期不同,所以過年的時間也不同。從以上四個不同的故事(傳說)中,我們可以發現壹個共同點,那就是無論是外族的侵略,異族的騷擾,還是地主的剝削掠奪,土家族從來都是英勇無畏,對敵人怒目而視,足智多謀,出奇制勝。這是壹個英雄的民族,壹個慷慨的民族。“趕年”的晚上,村裏燃起了熊熊大火,新年的旗幟高高飄揚。男男女女圍著火堆跳舞,唱著新年的歌,跳著《毛古斯》。這種“趕上過年”,清爽、狂野、刺激,有壹種特別的心情。土家族豪爽、快樂的民族氣質的形成和發展,與他們在歷史進程中歷經磨難、受壓迫,數次被迫遷居,卻能泰然處之的歷史事實是分不開的。因此,就像其祖先楚族(或巴族,“那滿”)壹樣,發展出了強烈的思念祖先、懷古、齊心、尚武的民族精神,這在末代家族“六月年”、“十月年”的習俗和傳說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據民間傳說,古代土家族原居住在江西,因不堪忍受官府和富戶的掠奪和壓迫,避免了被割據的災難。他們約定在農歷四月初八開始準備,然後悄悄地離開,穿過洞庭湖,回到河邊,到達烏海送點心的山區壹個美麗的地方。有大樹建吊腳樓,有清泉釀“玉米燒”(家釀白酒),值得慶賀。於是,新定居的土家族人決定先過年:宰牛、拜神、“搖手”、唱歌。這壹天是農歷六月二十五日,所以稱為“六月年”。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新開墾的土地肥沃了,五谷豐登了,六畜長膘了,土家人民在新居迎來了第壹個豐收的秋天。這樣,他們又多了壹個農歷十月初壹的“十月年”(這也和他們的祖先——楚人的“十月年”有關)。家家戶戶蒸“玉米燒”,寨子裏殺出大肥豬,人們紛紛到各村拜年,互道祝福。在富饒美麗的湘西鄂西土地上,自古以來就有壹個勤勞勇敢的兄弟民族,這就是土家族。土家族約有570萬人(1990年),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縣為主要聚居區,其余分布在湖北恩施的來鳳、利川、鶴峰、鹹豐、宣恩縣和四川石柱的黔江、彭水等土家族自治縣。土家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彜語支。沒有國語,長期使用漢語。絕大多數土家族人講漢語,也有人懂苗語。只是在永順、龍山的壹些偏遠地區,他們只會說土家話。土家族自稱“比茲卡”,意為當地人。稱漢族為“客家人”。兩千年前,他們定居在今天的湘西和鄂西。當時和其他少數民族壹起被稱為“武陵人”或“無錫人”。關於土家族的族源,眾說紛紜。壹是他們是古巴人的後裔。壹說是古代從貴州遷到湘西的壹部分蠻族;據說在唐末五代初年(1910年左右),由彭賢率領從江西遷到湘西的白衣工匠後裔。這些說法需要進壹步研究。但有壹點是肯定的。也就是說,五代以後,湘鄂情西部地區的土家族,壹個穩定的民族,開始逐漸形成單壹的民族。土家族居住的湘西、鄂西丘陵地區,海拔大多在400米至1500米之間。山巒重疊,丘陵密布。武陵山脈穿越期間,酉水、澧水、清江縱橫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具有發展農、林、牧、副業、漁業的良好條件。山區森林茂密,梯田裏全是山丘,種著水稻、玉米、土豆、小麥。經濟作物有甜菜、苧麻、棉花、油桐、油茶、茶葉等,其中油桐和油茶是土家族地區多種經營的主要項目,在土家族的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經濟林有松樹、杉木、楠木、柏樹等。此外,珍貴藥材、水產品和地下礦藏也很豐富,特產大鯢是聞名中外的珍貴動物。土家族民間葬舞土家族葬舞,又稱圍棺、圍棺、催葬,是兩千年前巴人流傳下來的民間歌舞。老人去世,在堂前停了幾天,親戚鄰居都去吊唁。到了晚上,通宵播放“鼓與歌”,增加熱烈氣氛,被稱為解除死者的沈默,安慰新的家庭。土家族人喜愛喪葬舞蹈。"聽到鼓聲使我的腳發癢。"。喪舞的特點與土家族擺手舞基本相似。手腳同側,舞蹈幹凈大膽。動作流暢舒緩,舞者演奏節奏強烈的示波器音樂。舞者邊跳邊唱,人聲用假聲,和唱歌差不多。適合男女老少壹起跳,舞蹈詞匯健康。壹般主要圍繞歌者的生平事跡,歌唱養育,生產勞動。土家族喪葬舞蹈是集唱、跳、吹、打於壹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它本質上是壹種民間祭祀活動,表現了土家族對祖先的崇拜。2.板凳龍是土家族用板凳當“龍燈”跳舞形成的。兩個人,三個人可以,兩個人壹前壹後跳,三個人壹前壹後跳。舞蹈動作有《河鷹展翅》、《雪蓋頂》、《黃龍纏腰》、《老虎下山》等。活動時間多為農歷除夕至正月十五。節日也是可以的。花燈戲是武陵山區流行的壹種地方戲。有四個特點:壹是服裝簡單,壹件官服,壹頂紗帽,三副嘴,壹把劍就夠了;二是人物少,學生、丹、醜,壹般壹男壹女,不超過四人;第三,器樂不多,文學領域只要求1人配“大鼓”,武術領域加鑼鼓。第四,不選擇演出場地,所有場地都可以使用。花燈戲因為表演的不同,名字也不壹樣。在新春之夜,人們慶祝節日稱其為“何”,清明節稱其為“清明燈”,生日稱其為“守燈”,男女結婚生子稱其為“鄧公”。戲劇節目有60多個。女兒會女兒會原本是土家族(和苗族)青年談情說愛的傳統節日。它在農歷五月的第三天和七月的第十二天舉行。年輕男女穿上盛裝去參加會議。在舊社會,女孩子是不允許出門的,只有這壹天她們去開會,所以被稱為“女兒會”。壹個要選老公的女生穿很多層衣服,裏面長,外面短,好衣服都能看到。趕去開會的時候,帶了些土特產,山貨,假裝去市場賣東西。想找人的男人提著個空籃子,假裝在購物。當他遇見那個女孩時,他去“商店”。在壹場搞笑的“定價還價”中,我們展示了自己的智慧,也認識了對方。如果價格在漲,說明姑娘不會同意。如果她沒有,她應該走開,否則她會被罵。反之,則意味著姑娘默許了,雙方退出鬧市,找個僻靜的地方做自己的終身大事。土家族說水稻種植是育苗,玉米種植是種草。這兩種農事,意味著盛夏時節,難免又累又困。為了振奮精神,調節身心,還伴有鑼鼓,所以叫割草鼓。壹般來說,鑼鼓就是鑼鼓,是自己唱的。歌詞多為祝願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也有歷史故事。此外,說唱歌手經常即興發揮,開玩笑,振作精神。6、備註米年肉土家人祝願年多吉祥:有米有肉,特別好的臘肉拌糯小米蒸成菜,為“團年”家庭評價,以米有肉為題談四字八句求好運。
上一篇:當前中國公共危機的特點及原因下一篇:我的家鄉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