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歷的十二月被稱為“臘月”,在古代也被稱為“臘月”。這個稱謂和自然季節關系不大,主要和20歲的祭祀有關。所謂“蠟”,原是年底祭祀的名稱。韓應韶的《風俗》說“嘉平,清泗,周用大蠟,韓改大蠟。那些打蠟的,打獵的,說是在田間獵獸祭祀祖先的。”或曰:“蠟者,承之,交新舊,故大祭也。”這裏說的,無論是狩獵後用動物祭祀祖先,還是因新舊交替而祭祀神靈,反正都是搞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祭祀月”。廣義來說,過年要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甚至從喝臘八粥開始,壹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結束。在過去,壹些官方家庭甚至將春節推遲到二月二日,這時龍擡頭,這從經典的《紅樓夢》中可以看出。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2
臘月初八——臘八粥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好運的傳統。在壹些地區,他們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粥在古代是用赤小豆和糯米煮成的,後來用料逐漸增多。現在用糯米、紅豆、棗、栗子、花生、銀杏、蓮子、百合熬制甜粥。還有桂圓、龍眼肉、蜜餞都是熟的。冬天吃壹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好吃又營養,真的能增加幸福感,延年益壽。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三
臘月二十三——蜜瓜粘
臘月二十三,又叫“小年”,是人們祭竈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所以祭竈主僅限於男性。在中國的民間神中,竈神的資格由來已久。竈神,到了夏朝,已經成為人們尊敬的大神。從周代開始,皇宮也將祭祀用爐列入祭祀儀式,並在全國各地建立祭祀用爐的規則,成為固定的儀式。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四
臘月-掃房子
竈臺節結束後,正式開始了過年的準備工作。
清塵日,也就是臘月二十四,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理蜘蛛網揚起灰塵,打掃幹凈。另外,清潔時註意戴口罩、帽子、眼鏡。掃完灰塵及時換衣服。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五
臘月二十五——見玉皇大帝(磨豆腐)
按照舊習俗,竈王爺上天後(臘月二十三),天上的玉帝會在臘月二十五親自下到下界,調查人間善惡,決定來年的禍福,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向它獻上祝福,稱為“接玉帝”。
這壹天漢族的民俗活動主要有接玉帝、田裏養蠶、千燈節、驅亂等。而我們在這壹天的日常生活和言語都要小心翼翼,爭取有好的表現,才能贏得玉帝的寵愛,給來年帶來幸福。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六
臘月二十六——殺豬切年肉。
臘月二十六是指我國農歷臘月二十六的俗稱。漢族春節的習俗之壹。這壹天,我們會切年肉,開始買年貨。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七
臘月二十七——殺年雞
農歷十二月二十七日除夕的俗稱。是漢族春節的傳統習俗,漢族民間諺語說“臘月二十七,殺雞抓大集”。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八
臘月二十八——送臉。
臘月二十八,漢族民歌有“臘月二十八,和面”“臘月二十八,蒸餅,裝飾花”。漢族的傳統民俗已經到了臘月二十八。不管是和面還是做包子,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準備過年的主食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九
臘月二十九——饅頭
臘月二十九除夕的前壹天叫小年三十,漢族的壹種民俗文化。這壹天,家裏會舉行宴會,人們互相拜訪,以此來拜年。室外燒香叫天香,壹般要三天。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10
12月30日-過夜
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每年臘月最後壹天的晚上,與春節(正月初壹)相連。
這壹天,主要的傳統民俗活動是祭祖、貼門、放鞭炮、給壓歲錢、吃年夜飯、送財神。
在除夕夜,中國人通常會熬通宵。俗話說“三十而不眠不休”。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結束
正月初壹到十五。
1
農歷新年第壹天
在傳統習俗中,大年初壹拜年必須由長輩或鄰居來拜年,他們壹般不會去很遠的地方拜年。民俗專家告訴記者,其實和除夕有直接關系。據傳說,每到除夕,動物們就會出來作惡。經過壹夜的守夜和午夜放鞭炮,人們嚇跑了動物,所以人們在第壹天的第壹天早上開門互相祝賀。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2
農歷壹月二日
關鍵詞:兒童節/祭祀財神(開齋節)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壹天出嫁的女兒要帶著女婿壹起去。其中,新婚夫婦回家有很多規矩。比如,成雙成對帶禮物。娘家接受不了全部,回婆家還要帶壹部分回去。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三
在正月的第三天
關鍵詞:羊日/燒門神紙/小米生日/小年潮
在傳統習俗中,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晚上要早點休息,不要打擾老鼠嫁女兒。老鼠有壹種“誰不讓我過壹天好日子,我就讓他難受壹整年”的味道。如果他們被打擾娶了壹個女兒,老鼠會傷害這個家庭。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四
正月初四
關鍵詞:迎竈神
以前老板要“炒”壹個人,這壹天不請自來拜神,對方心知肚明,收拾東西走人。還有傳說竈神這天會來查戶口,不宜出遠門。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五
正月初五
關鍵詞:迎財神/路神/送窮人/打開市場
初五又叫“破初五”,是商人的大日子。這壹天是為了祈求壹個豐年,迎接財神。“商店這壹天要開門,放鞭炮。”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正月初六
關鍵詞:石頭生日/送窮人(送兒子)
第五天剛迎財神進門,第六天就要送走窮神。在送窮神的那天,我們要在家裏做壹次大掃除,把所有的垃圾,沒用的破布之類的都扔掉。此外,還應該喝壹份素湯,由菠菜、青菜等七種蔬菜熬制而成。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正月初七
關鍵詞:人日/釣生魚/攤煎餅/徒步/爬山。
又稱“人民勝利日”、“人民慶祝日”、“人口日”、“人民七日”。傳說女媧在創世之初創造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然後在第七天創造了人,所以這壹天是人類的生日。漢代就有人開始遵守日常習俗,魏晉以後才開始重視。在古代,人們有“男勝”的習俗。男人作為頭飾贏了。從晉代開始,人們為花剪彩,為人剪彩,或者把金箔貼在人的屏風上,戴在頭發上。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正月初八
關鍵日:古日/順興
正月初八,人們制作小燈籠焚燒祭祀,稱為順興,也叫“祭星”、“接星”。也有人說初八是小米的生日。如果天氣好,將會是稻米的大豐收,而天氣將會多雲。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九月初
關鍵詞:太陽/
正月初九是天,俗稱“天上生”。據說這壹天是玉帝的生日。主要習俗有祭祀玉帝、道觀祭天等。有些地方,天氣晴朗時,婦女們會準備香燭和齋飯碗,放在天井巷門口的露天處,祭天,祈求上帝的保佑。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正月初十
關鍵詞:石頭不動
這壹天,所有的碾、磨等石制工具都不能移動,甚至還設置了祭品賞石,生怕傷到莊稼。又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習俗:這壹天家家戶戶進貢,在石頭上燒香。午飯壹定要吃包子,以為吃蛋糕壹年之內就能發跡。在山東運城等地,有舉石神之舉。在早期的庫雅,壹個瓦罐被凍在壹塊光滑的石頭上,十個男孩或女孩輪流搬運。如果石頭沒有落到地上,就預示著那壹年的豐收。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正月十壹
關鍵日子:女婿日
民歌中有“十壹請女婿”的說法,即正月十壹為“女婿節”,嶽父在這壹天宴請女婿。相傳這是因為第九天慶祝“天降”的食物要到第十天才能吃,所以在第十壹天用來請女婿吃飯,娘家也不用再花錢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正月的第十二天
關鍵詞:搭建光棚
從新年到正月十壹,人們吃的食物大多是油膩的。所以從這壹天開始,人們開始清淡飲食,清腸潤燥。更重要的是,由於還有三天就要過元宵節了,所以要從這壹天開始做準備。在家裏,我們會買燈籠,搭壹個燈棚。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正月十三
關鍵詞:購買燈籠/照明
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三。元宵節的準備工作仍在進行。在中國南方,人們在這壹天欣賞燈籠。在這壹天,絡繹不絕的中國人會去城隍廟賞燈。而這只是元宵節的序幕。除了傳統的紅燈籠,還有許多不同風格的燈籠。燈展通常從今天開始,到正月十八結束。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正月十四
關鍵詞:解開燈籠上的謎語
今天是農歷正月十四。在中國大部分地區,14號的壹切都是為了第二天的元宵節。這壹天,元宵節是開放的,供市民購買燈籠。為了元宵節,像舞龍舞獅這樣的表演開始在街上上演。壹些人在燈籠上寫謎語,增加節日氣氛。在中國,謎語是非常傳統的填字遊戲。大人小孩都喜歡解決這些問題。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正月十五
關鍵詞:元宵節
正月十五吃元宵,作為壹種食物,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宋代,壹種新穎的元宵節食物在民間流行。這種食物最初被稱為“漂浮的紫苑”,後來被稱為“元宵”,商人也稱它為“元寶”。元宵,或稱“湯圓”,裏面有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皮、核桃仁、堅果、棗泥等。,並用糯米粉包裹成圓形,可以素食,風味各異。可以煲湯、油炸、清蒸,寓意大團圓。陜西餃子不是包著吃,而是“卷”在糯米粉裏,或煮或炸,熱乎乎的,圓圓的。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