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采用拉丁字母,分聲母和韻母。漢語拼音方案是壹套表示讀音的符號系統,不應視為獨立的字母。i ∣ 衣 u ㄨ 烏 ü ㄩ 迂 a ㄚ 啊 ia ∣ㄚ 呀 ua ㄨㄚ 蛙 o ㄛ 喔 uo ㄨㄛ 窩 e ㄜ 鵝 ie ∣ㄝ 耶 üe ㄩㄝ 約 ai ㄞ 哀 uai ㄨㄞ 歪 ei ㄟ 誒 ui ㄨㄟ 威 ɑo ㄠ 熬 iɑo ∣ㄠ 腰 ou ㄡ 歐 iu ∣ㄡ 憂 an ㄢ 安 iɑn ∣ㄢ 煙 uan ㄨㄢ 彎 üan ㄩㄢ 冤 en ㄣ 恩 in ∣ㄣ 因 un ㄨㄣ 溫 ün ㄩㄣ 暈 ang ㄤ 昂 iang ∣ㄤ 央 uang ㄨㄤ 汪 eng ㄥ 鞥 ing ∣ㄥ 英 ong ㄨㄥ翁iong ㄩㄥ 雍1. “知、蚩、詩、日、資、雌、思”等字的韻母用 i。
2. 韻母ㄦ寫成 er,用作韻尾的時候寫成 r。
3. 韻母ㄝ單獨使用的時候可寫成 ê。
4. i 列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yi(衣),ya(呀),ye(耶),yao(腰),you(優),yan(煙),yin(因),yang(央),ying(英)。
5. u 列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wu(烏)、wa(蛙)、wo(窩)、wai(歪)、wei(威)、wan(彎)、wen(溫)、wang(汪)、weng(翁)。
6. ü 列的韻母與聲母 j、q、x 拼的時候,ü 寫成 u,如ju(居)、qu(取),xu(虛),jue(覺),que(缺),xue(學),ü上兩點省略;但是跟聲母l,n拼的時候,仍然寫成lü(呂),lüe(略),nü(女),nüe(虐)。
7. iou,uei,uen 前面加聲母的時候,簡寫成 iu、ui,un,如niu(牛),gui(歸),lun(論)。
其中,只有壹個元音或者壹個元音帶壹個鼻輔音的情況,該元音稱之為韻腹,所帶的鼻輔音稱為韻尾。兩個元音構成的韻母,則是開口度較大的為韻腹,韻腹前的元音稱為韻頭或者介音,韻腹後的元音稱為韻尾。3個元音或者2個元音帶壹個鼻輔音,則中間的元音是韻腹,第壹個元音是韻頭,韻腹後的元音或鼻輔音為韻尾。
古人根據韻頭把韻母分為四類,稱為四呼,即開口、齊齒、合口、撮口。漢語拼音的韻母表就是按照這個來排列的。
8. ng可簡寫成?。 漢語普通話中有四個聲調,四個聲調分別是:
第壹聲,(陰平,或平調,ˉ ( - ) ),調值55(高平?);
第二聲,(陽平,或升調,ˊ ( / ) ),調值35(高升?);
第三聲,(上(shǎng)聲,ˇ ( ∨ ) ),調值214();
第四聲,(去聲,或去音,ˋ (﹨) ),調值51(全降?);
聲調符號標在音節的主要母音上或音節後。輕聲不標。例如: 媽 mā (ma-) 麻 má (ma/) 馬 mǎ (mav) 罵 mà (ma\) 嗎 mɑ 壹聲 二聲 三聲 四聲 輕聲 聲調是漢語音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是壹個音節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漢語拼音方案專門規定了聲調符號。聲調符號是繼承註音字母的標調方式,這四個調號比較直觀地顯示了漢語普通話四聲的高低升降特征,有壹定的優點。不過書寫中要回筆,應用也不太方便,而且聲調符號采用加符形式,但加符字母無法在計算機中正確顯示和輸入。這種情況不適應當前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要求。這些字符在已出版的漢語字典、詞典中都只能靠人工造字,因為電腦中沒有對應的編碼。許多小學語文老師和大學教授中文的教師對漢語拼音更是苦惱,他們根本無法制作出合乎《方案》規定的漢語拼音電子教學材料,只能靠手寫或自己造字,這非常不便於教學。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是傳統的音韻學術語, 非專業人員較少使用, 方案應采用大眾習慣稱說的第壹聲、 第二聲、第三聲、 第四聲給聲調符號命名。聲調符號應加在音節後,第壹聲、第二聲、 第三聲、 第四聲分別記作- / v \ (均為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