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即每年農歷十二月(臘月)初八,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在我國北方,有 “小孩小孩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臘八節傳統飲食風俗有:泡臘八蒜、制臘八醋、煮臘八粥、吃臘八豆、吃喇叭面、釀臘八醋、吃臘八豆腐、吃冰、吃麥仁飯等,我認為在臘八節眾多飲食風俗中值得壹提有7個,下面就跟我壹起看看吧:
臘八節傳統飲食風俗之壹:吃素餃子蘸臘八醋吃?
臘八醋是傳統的臘八節習俗美食之壹。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在陰歷臘月初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裏面泡蒜的醋被稱之為"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壹。初壹吃素餃子蘸臘八醋吃,取壹年素素凈凈之寓意,並且別有壹番好滋味。
傳說制臘八醋始於杜康,杜康造酒,舍不得把酒槽扔掉,把水摻入酒糟裏(發酵),過了21天(釀醋周期),缸內發出香氣,杜康嘗後,又甜又酸,就把這種又甜又酸的汗液逼出來,放到另外的地方,杜康給它起名叫:調味漿,在市場上售賣,大受歡迎,因為是在酒糟摻水後第21天酉時發現的,杜康就給調味漿起了個名:酉加上21日,即為醋,然後在臘八節那天發現的,後來人們就流行在臘八節制臘八醋,吃素餃子蘸臘八醋吃。
?臘八節傳統飲食風俗之二:麥仁粥?
麥仁粥,是青海人的“臘八粥”,農歷十二月八日,青海的很多農村要舉行祭奠和慶祝,農民要吃麥仁粥,有地方叫麥仁飯。
麥仁粥的麥仁是當年新麥碾去皮,或者鑿冰為臼,在冰臼裏反復鑿去外皮,簸得麥仁。頭天夜裏用麥仁與牛羊、豬肉同煮,加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茴香等大料,文火煮熬壹夜,肉、麥、香料煮成乳膠狀。而香料中之姜皮、花椒性燥、驅寒。在青海,因為海拔高,日夜溫差20多度,清晨和晚上特別冷,需要有驅寒之物,青海人的日常飲食裏,大多加花椒,就是此緣故。
青海傳說中說,農歷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後人據此在青海人的飲食裏造了這味特色美食,也開始在餐館裏流行。
?臘八節傳統飲食風俗之三:臘八蒜?
壹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壹天賽過壹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風俗,叫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是華北地區的壹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泡臘八蒜是壹道主要流行於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的節日食俗。
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壹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麽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
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回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
?臘八節傳統飲食風俗之四:臘八粥?
臘八這天我國壹些地方有喝臘八粥的風俗,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蕓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幹、白果等幹果。
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風俗來源於佛教。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壹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滿足來寺院參加紀念法會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眾專門奔“粥”而來,認為臘八供養佛陀的粥吉祥,不僅自己食用,還帶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復壹年,寺院做臘八粥的傳統便廣泛傳播到民間,由此在我國北方地區逐漸形成了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風俗。
?臘八節傳統飲食風俗之五: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壹,也是節日習俗食物。在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據說古時壹對夫婦過著恩愛的生活,男的出外經商,女的在家做女紅。臘八節那天剛買了豆腐準備回家做飯的老婆接到遠方親人的邀請,去做嫁衣。臨行前勿勿將豆腐放在門前的石磨上,結果此去隔了二三個月才回家。進門發現石磨上的豆腐變得金黃堅硬,還能聞到香氣,就切下品嘗,發現味道很好,並用同樣的方法,加上鹽帶給出門經商的丈夫用於長途跋涉的食品。同行的朋友吃了豆腐都覺得味美且幹燥容易攜帶,連連稱好,丈夫則歡喜得稱之為“老婆豆腐”,黟縣的“老婆”字音發聲很象“臘八”,而且是在臘八節的時候發現的,久而久之這豆腐也被眾人稱作臘八豆腐,在臘月初八曬制臘八豆腐。
臘八節傳統飲食風俗之六:臘八冰?
臘八節吃冰是部分地區的習俗,有壹句俗語叫做“臘八冰,吃不壞人”,說的就是臘八節吃冰的風俗,由於冬季寒冷,吃的食物大多數都是熱燥上火的食物,人們容易出現各種上火癥狀,而吃冰能達到潤燥、降火的功效。在臘八節這壹天,適當的吃些冰,不僅能享受反季節的樂趣,還能湊壹湊節日的熱鬧。?
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叫花。”眾所周知,臘八節最普遍的風俗就是喝臘八粥,不過,吃臘八冰也是傳統習俗中臘八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語中有“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的說法。臘八這壹天清晨,人們還要到河邊、泉邊去砸冰,將之背回家,謂之“臘八冰”。誰起得早,第壹個打上冰,誰就更有好運氣。據說臘八冰能治百病,這壹天打來的冰,要放很長時間,好讓孩子們有壹段吃冰的快樂。當然,大人們也會吃。有意思的是,無論妳怎樣吃,都不會拉肚子。女人這壹天要用“臘八冰”、碗豆與青稞合磨成的面散攪團。
在臘月初七的時候,用盆裝水,等到臘八的時候,水盆裏的水就結冰了,然後把冰塊敲碎了食用,有壹種說法就是在臘八節這天吃冰,接下來的壹年都不會肚子痛。?吃臘八冰也是臘八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語中有“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的說法。
?臘八節傳統飲食風俗之七: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地方傳統面食,流行於陜西關中地區,在陜西省渭北壹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壹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富北的臘八面既然叫百家面,故不能獨自享受的。面做好了,第壹碗先敬竈王爺,民以食為天;第二碗敬財神爺,求財祈福;第三碗敬列祖列宗,保佑家丁興旺,兒孫滿堂。然後將敬後的三碗面回倒鍋裏,攪拌均勻。母親就再盛出好多碗來,讓我們弟兄幾個雙手端著給左鄰右舍送去分享。有時自家的面做的慢了,還沒出門,其他小夥伴們已將自家的臘八面奉送到我家。大家互道連年有余,五谷豐登,互換熱面,開始享用。自家人用飯會按長幼有序進行。姑娘和小媳婦們會坐在廚房門口用飯,時不時的看看老人和孩子的飯用完了沒有,及時給老人和孩子盛飯。端壹碗熱氣騰騰的臘八面,家人們有時會圍在石桌旁,曬著太陽美美的享受著,有時會和鄰居們蹲在門口的土堆上邊聊邊吃。遇到外鄉人路過,鄉親們也會盛滿壹碗臘八面給他們送暖驅寒,把祝福與友好送於他們。正如詩人描述:
開鍋便喜百蔬香,
差糝清鹽不費糖。
團坐朝陽同壹啜,
大家存有熱心腸。
臘八面是陜北關中地區在臘八節這天的傳統美食,因為陜西地區好吃面食,所以臘八節他們通常不喝臘八粥,用臘八面來代替臘八粥。臘八面和臘八粥的寓意都壹樣,主要是為了紀念佛祖修道成佛和記住佛祖所受的苦難,另外還用驅鬼辟邪的寓意。
在臘八節的傳統節日,為人們提供了家庭之間相互聯系、維系親情的壹種渠道。在準備過節的過程中或者過節時,人們深化了“家”的傳統觀念,感受到了濃濃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