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在古代,妳作為中國的附庸國得到了什麽好處?

在古代,妳作為中國的附庸國得到了什麽好處?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很多“諸侯國”,周邊國家都願意做中國的“小弟”。“諸侯”的意思是屏障和防禦的意思,“屬下”是附屬。其他國家都是中國的附庸國,中國是他們的“宗主國”,形成了宗主和附庸國的體系。這種外交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而諸侯國最典型的標誌就是朝貢。

萬國賴超

什麽是貢品?其實是小國君主派遣使節攜帶財物(貢品)到另壹個國家,以示臣服或結盟。當使者到達這個國家時,他向皇帝贈送禮物,表明外交關系的結束。中國是中國的壹個王國。通過與朝貢使節交換禮物,顯示中國與諸侯國的關系。當朝貢使團前來朝貢時,他們必須向皇帝中國跪拜,即使朝貢使節中有國王本人。外國使團如此奴顏婢膝能給祖國帶來什麽好處?

年年進貢,我們都知道漢朝建立的時候,北方的匈奴是漢朝最強大的對手。然而,漢武帝登基後,漢朝的國家變得強大了。漢武帝發動了對匈奴的戰爭,同時征服了魏國的朝鮮、福建和越南,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與西域其他國家結盟。據說當時西域有50多個國家投降漢朝,這在我國歷史上絕對是史無前例的。

漢朝以後,中國開始進入大分裂時代,直到唐朝才建立起龐大的宗藩關系和朝貢體系。據舊唐書記載?本學科第二?唐太宗尚記載:“新羅、龜茲、突厥、高麗、百濟、黨項也派使節進貢!”要知道,這些國家當時都是大國,後來日本也主動向唐朝進貢,建立了宗藩關系。

(向君主)致敬

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合。”在唐朝短暫的繁榮之後,中國陷入了大分裂時代。北宋建立時,也主動向遼進貢。所以從北宋開始,中國就失去了周邊國家的宗主國地位。明清時期,在亞洲,尤其是東亞,形成了以中國為宗主國,周邊國家為藩屬國的宗藩體制。當然是“年年進貢,年年來朝。”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中國的天朝到了中國,溫柔大方,諸侯國遠道而來朝貢。自然,他們不能虐待別人,他們給的禮物往往超過貢品的價值。如果他們年年進貢,豈不是吃了中國窮?

東漢疆域

例如,公元57年(建元二年),日本南部的奴隸國派遣使節向東漢進貢,光武帝劉秀將壹枚“漢奴王金印”送給日本使節。據說這個金印的含金量是95.1%。當時日本使者沒帶像樣的貢品,卻得到了金印,可見日本真的賺了不少錢。因此,外國使節樂於向中國致敬。

當然,諸侯國的頻繁朝貢也讓中國感到吃力。因此,朝廷明確規定了向諸侯國進貢的時間。明朝時,琉球是最勤政的朝貢國,琉球在今天的日本沖繩最多壹年朝貢三次。清朝朝貢最頻繁的是朝鮮,最多壹年來兩次。大多數諸侯國的朝貢遠遠超過規定的次數。他們真的這麽尊重這個大哥嗎?

因為中國物產豐富,不缺朝貢,所以這些國家可以借朝貢的機會大賺壹筆。俗話說:“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諸侯國爭相向中國進貢,因為中國有利可圖。這些諸侯國組成龐大的朝貢使團向中國進貢。這些使節來中國是做生意而不是納貢,他們帶的東西都是朝廷高價買來的。壹把日本折扇,在國內可能只賣50銅幣,朝廷會以400銅幣的高價收購。壹把品相普通的日本山城,價值200-300銅錢,朝廷至少要用幾千銅錢買。

諸侯國名為尚宮,實為商。所以使節們爭先恐後地把土特產帶到中國,帶的東西遠遠超過規定的數量,這和走私沒什麽區別。如果中國官員阻止它,特使會說,“這是給偉大皇帝的禮物。這是我們朝臣獻給陛下的壹點心意。”妳可以堵住所有官員的嘴。使節們帶著特產進宮,皇帝不可能讓他們空手而歸。除了按固定價格給錢之外,禮物通常是中國特產,類似於絲綢和瓷器。甚至會給中國銅幣和紙幣,這些獎勵東西給諸侯王,諸侯王也可以獎勵別人,給他面子。相當於告訴我的國人:我在國內有老板的保護,而且這次老板給了我壹個紅包,然後我會發給妳們,妳們都老實點。

萬國賴超

但是紙幣和銀票在他們國家什麽也買不到。他們為什麽這麽開心?其實也不是完全沒用。唯壹的用途就是炫耀。物以稀為貴。當地人沒見過這東西。甚至有人把大明的鈔票貼在客廳墻上,供客人參觀。對了,吹牛真的很可笑。明英宗和朱祁鎮在明朝土木堡之變後被俘。從此,諸侯國就不願意再進貢了。直到清朝建立,才慢慢恢復朝貢制度。

貢品任務的貢品就更奇怪了。暹羅(泰國)曾經向大米致敬。那時,莊稼歉收。皇帝得知暹羅國王會辦事,非常高興。畢竟當時超市沒有賣泰國香米。壹些小國的貢品可能只是幾條魚,甚至是龜甲(龜甲),從天上飛來在水裏遊。皇帝見過各種貢品。

所以,妳應該知道藩屬國向中國進貢的好處。除了賺錢,向中國納貢其實還有壹個好處,就是附庸國受到宗主國的侵略和保護。

只要他們進貢,就受到老板的保護。從張騫出使西域開始,中國在西域就有了很多藩屬國。當這些國家受到匈奴威脅時,會主動向漢朝求助。因此,西漢時期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監督西域各國免受他國攻擊。比如公元前72年,匈奴攻打漢朝的諸侯國烏孫。當時漢朝的經濟已經達到頂峰,國力強盛。宣帝決定出兵遠征,並於次年派出654.38+0.6萬大軍分五路救援烏孫國。匈奴聽說漢朝出兵,被這種戰鬥嚇得鳥獸散。

漢朝

在我國歷史上,只有唐朝能與漢朝匹敵。公元663年(唐高宗隆碩三年),中日在朝鮮百江口發生大規模海戰。這場戰爭的過程是這樣的。當時朝鮮半島上有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國家。其實三國都是向唐朝進貢的,都屬於唐朝的“小弟”。

眾所周知,楊迪三次征服高句麗都沒有成功,唐太宗也曾經在高句麗失兵。雖然高句麗屈服於唐朝強大的國力,與唐朝媾和,但是這個國家拒絕接受唐朝的管轄。所以公元600年,百濟盟軍高句麗入侵新羅時,新羅王向唐朝求助。新羅是唐朝的藩屬國,唐朝不會不管。唐朝迅速出兵幫助新羅滅百濟。

明天的戰爭

百濟滅亡後,高句麗失去了壹個盟友,從此被孤立。唐朝派蘇、劉伯英、程明貞等將領攻打高句麗。再加上當時百濟還有壹些老臣組織了壹些殘兵敗將不斷抵抗唐軍,然而反復抵抗都失敗了,於是這群人轉而向日本求助。而日本自以為“大變新變”之後就很厲害了,當時根本不理會唐朝。當時日本也想借機復興其前百濟殖民地“那仁”,於是趁機出兵朝鮮幫助高句麗。

日本(日本)出兵朝鮮,於是中日之間爆發了歷史上的第壹次戰爭——“百江口之戰”。據《新唐書》記載,“(劉)在白江口與日本兵相遇,四戰皆捷,燒船四百艘,煙燒天,火燒海。百濟王豐離朝,王中聖、眾誌等帥降,百濟平。”面對唐軍,日本四戰皆敗,幾乎全軍覆沒。因此,日本的海上艦隊被徹底打敗了。668年,百江口之戰第五年,新羅與唐朝消滅高句麗,統壹朝鮮半島。

萬國賴超

其實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出兵幫助諸侯國抗擊外敵的例子。比如明朝萬歷年間,中日再次爆發戰爭。1593年(明朝二十壹年),日本內閣大臣豐臣秀吉入侵朝鮮,被中國明軍擊敗,因此日本直到清朝末年都不敢輕易出兵中國。乾隆年間,中國幫助暹羅(泰國)抗擊緬甸。清朝末年,朝鮮被日本侵略。清朝作為朝鮮的宗主國,即使自身難保也出兵支援朝鮮,最終與日本爆發甲午戰爭。盡管中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失去了朝鮮宗主國的地位,但中國仍然不欠任何人。現在反而有些國家忘恩負義,聯合起來遏制中國。

可以說,諸侯國向中國進貢,壹點也不吃虧。反之,宗主國不好,哪怕是附庸國。當使者返回中國時,皇帝沒有忘記歸還禮物。當諸侯國受到侵略時,宗主國就會出兵相助。所以附庸國向宗主國進貢,總是賺的。

  • 上一篇:古代出土貔貅圖片,貔貅圖片
  • 下一篇:各大企業的管理理念包括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